第五百一十七章 皇帝也头疼

    第五百一十七章 皇帝也头疼 (第3/3页)

话给当真了?

    自己从穿越之初,天启七年的时候就不惜把全国的票号什么的给干掉,为的不就是谋划这点事儿么。

    如果不是自己手里有厂卫,后来又弄到了军权,这事儿带来的影响估计能让自己提前十几年挂到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去。

    至于现在么,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自然可以推动一下这个事儿了。

    头疼的关键点还是在于信用两个字。

    怎么保证这玩意的价值?

    发行面值为一百贯,理论上来说就可以当成一百两银子使,可是这玩意的信用要是不能保证,那估计和蒋校长发行的纸币也没什么区别,到最后别搞的连津巴布韦币都不如,那才是真的搞笑。

    还有就是怎么保证这玩意的流通?难道说要强制百姓使用?

    除了铁木真家这么干过,剩下的还真没有谁这么干。

    而且强制流通带来的第一个恶果就是会影响到这玩意的面值——无限贬值,直到最后擦屁股都嫌硬的时候,这玩意就可以再次停止流通了。

    这两点,也正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的聪明人,纸币却一直没有流通起来的原因。

    至于说其他的穿越者最为关心的防伪技术,崇祯皇帝反而不怎么关心——票号的防伪技术再加上自己知道的那些防伪技术,估计已经能做到难为伪造了。

    而且在锦衣卫的高压之下,如果还有人敢于伪造纸币,那自己也只能送他们九族上路了。

    但是这个事儿吧,把温体仁和郭允厚一起找来商量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来。

    名声这种东西,臭起来容易的很,好起来可就很难了,而想要臭了之后再变成好的,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崇祯皇帝甚至于想过把从洪武年间到正德年间所有发布的宝钞全部回收兑换——原本已经停止流通的废纸都收回来兑换了,这皇家的信誉总是有了吧?

    但是温体仁下一句话就把崇祯皇帝的设想给击的粉碎:“敢问陛下,自太祖高皇帝年间至正德年间,朝廷一共发行了多少宝钞?尚有多少存之于世?如何杜绝伪造的宝钞混进来兑换?”

    而且温体仁提出来的问题显然不止这么点儿:“新发的宝钞就算是保证了信用,如何防止他人伪造?一旦有人铤而走险,百姓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到了假钞,又该如何处理?”

    郭允厚也再一次发挥了自己老抠的本色:“启奏陛下,国库之中的存银,不足以支撑兑换这许多宝钞,便是加上未来三五年的所有赋税,也未必能兑换的起。臣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也麻爪了。

    原本想着豁出去老本也要把这事儿给办成,但是光一个信用保证的问题就卡住了后面的所有路子。

    但是就此放弃,回到以前玩银子和铜板的老路上去,崇祯皇帝又不愿意——打从天启七年就开始折腾如今已经遍布大明各州县的那些个所谓银行网点该怎么处理?

    毕竟打从崇祯元年起,这些网点一直在户部的管理之下承担着放贷的伟大业务,如今是专门放贷还是关门大吉?

    总之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让人头疼的想死。

    本着不甩锅的美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这种程序猿思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两位爱卿有何看法?”

    面对着崇祯皇帝甩过来的锅,温体仁想要把胡子全薅光以表示自己接了,但是没接住,郭允厚也是同样儿的想法。

    但是没办法,崇祯皇帝是皇帝,所以他可以任性,可以随便甩锅,但是温体仁和郭允厚则是不得不把这个锅给接下来。

    思虑了半晌之后,温体仁才道:“陛下恕罪,臣一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如臣回内阁之后与诸位大人一起商议?”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道:“温爱卿回去后自与内阁和几位部堂大人商议,回头上书给朕。”

    等到温体仁和郭允厚退下去之后,崇祯皇帝才把思绪从纸币上面拉了回来。

    该见一见胆大妄为的李吖子那个小娘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