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佛曰,我不认地狱谁入地狱

    第五百七十二章 佛曰,我不认地狱谁入地狱 (第2/3页)

,又有大明皇帝在背后撑腰,没直接说出改土归流实行汉制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想要什么?

    当然,三个法王其实心里都清楚,改土归流和全面实行汉制的事儿只是早晚的问题,或者在明天,或者在后天,仅此而已。

    五个土王全死掉了,大明朝廷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而放任这两个地方再选出新的五大土王出来。

    甚至于三个法王都能猜到下面的剧情——就算是选出土王来,朝廷册封的旨意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过来的。

    等到朝廷册封的旨意到了朵甘思宣慰使司,只怕整个朵甘思和乌思藏都已经满是汉民了,到时候就算是册封了五个土王还有什么意义?

    五个土王去指挥谁?

    用屁股想想都能知道,汉人天生就会亲近宣慰使司而不是土王。

    事实上,现在在朵甘思和乌思藏就已经是这样儿的情况了,除了那些被色目人给骗成了二傻子一般的汉人,剩下的谁不是听从宣慰使司的安排在耕种?

    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说,阿敏指挥使的安排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坏事——那些色目人传教简直就是胡来,死了也是活该。

    只是,一个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胡来的网编织再如何严密,依然有漏洞可以找到。

    在色目人的那一套理论中,自杀是被禁止的,殉教却得到了普遍的赞扬、欢迎和鼓励:“先知说,没有任何上了天堂的人愿意再返回这个世界,即便给他所有东西,除了那些烈士。他们愿意为了赐给他们的无上光荣而回到这个世界死上十次。”

    这种理论在有脑子的人看来是很可笑的,最起码巴坚赞就知道这种理论有多可笑——被阿敏杀了不知道多少的信徒,有哪个复活了了?哪怕一次也行?

    但是实际上呢?

    对于生活在底层,连生活都是问题的百姓们来说,这种似是而非,甚至于前后错误百出的理论却是一种人生的信仰——包括自己家佛祖的理论其实也差不多。

    三斗三升米粒黄金之事了解一下?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抓住根本就没有人复活过来这一点进行攻击,就能完美的解决掉这朵甘思和乌思藏的色目人。

    心里大致的有了主意之后,巴坚赞再一次慢慢摇起了转经筒,嘴里也念念有词的颂起了佛经。

    ……

    再怎么哭,再怎么闹,从两京和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强制迁移过来的百姓们还是慢慢的到了朵甘思宣慰司。

    按照每地强制一万户的标准来看,这一次的迁移一共有六万户,差不多三十万人左右。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三十多万人最后都平安的到达了朵甘思,路上没有一个死掉的。

    这三十万人不是一次性达到的,而是有先有后,一共分了六批,阿敏和莽古尔泰还有楼诚也出现了六次。

    目的就一个,告诉这三十万人在朵甘思该注意什么——别人瞎说什么玩意都不要听不要信,没有官府的告示,其他的事儿都用不着操心。

    “被人欺负了不用担心,不要动怒,只要找里长找官府就行!

    你们的身后,有锦衣卫,还有正蓝旗和镶蓝旗的士卒,谁敢欺负你们,他们会用手里的刀子替你们找回公道,不管是谁!

    在蛮子面前把你们的头抬起来,身份再高的蛮子也没有你们高贵!谁敢招惹你们,放心的打,打死了有本同知给你们背着!”

    一身飞鱼服加上绣春刀的标准锦衣卫打扮,楼诚大大咧咧的在人群面前喊话,丝毫没有顾忌这些话传出去会引起什么样儿的麻烦。

    以天子奴才自居而又心里明白自己在百姓心中不会有好形象的阿敏和莽古尔泰干脆选择了咧着嘴傻笑,把喊话的机会让给了楼诚。

    想要改变自己的形象,需要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于不是一年两年,或者十年八年也不一定。

    总之,这是一个水磨工夫,之前在建奴那边时的形象太差,顶风凑三里,这些大明百姓看自己不顺眼是正常的。

    人群之中,一个精壮的汉子戳了戳身边的彪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