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点儿蠢

    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点儿蠢 (第3/3页)

    至于别人,想要招待这位贵公子,你们有那个资格么?呸!

    甫一回到家中,胡六七就赶紧招呼着妻子和几个儿媳去整治饭菜,再打上几角酒,自己要招待贵客,贵不可言的贵客!

    酒过三巡,胡六七的脸色都因为几杯劣酒而变得通红,崇祯皇帝才笑眯眯的问道:“胡老丈,小子有一事不明,望老丈能给小子解惑?”

    已经有几分醉意的胡六七眯着眼睛问道:“公子请讲?”

    崇祯皇帝道:“小子出城之时,曾见许多人都在赶往官府去登记户籍册子,可是村子里却不见有人去?”

    胡六七一拍大腿,哈哈笑道:“嗨,我当公子说的是什么事儿!原来是这个啊。”

    美滋滋的饮了一口酒之后,胡六七才啧啧有声的道:“村子里的村民们,几天前就把户籍册子的事儿给办完了,当时还是顺天府的差爷们来村子里办的,自然也就不用跑到顺天府那么远了。”

    崇祯皇帝笑道:“说起来也奇怪了,前几年不是才登记过么?怎么又折腾上了?”

    有道是酒壮怂人胆,再加上化名为成国公府小公子朱晓松的崇祯皇帝又表现的极为好说话,胡六七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公子要是只以为官府是在瞎折腾,那老汉倒要说公子爷想的差了!”

    崇祯皇帝拱了拱手道:“请老丈指教?”

    胡六七嘿嘿笑道:“官府不是在瞎折腾,皇帝也不是傻子,这是想着多收人头税呢!”

    见崇祯皇帝一脸不信的样子,胡六七抿了抿嘴角的酒渍,笑道:“老汉跟公子爷投缘,也就有话直说了。”

    又美滋滋的吃了一口鹿肉,才笑眯眯的望着崇祯皇帝笑道:“官场上有句话,叫做瞒上不瞒下,公子爷想必是知道的吧?”

    见崇祯皇帝点头,胡六七才接着道:“这民间啊,也是一样!官府其实也知道,老百姓的家里多的是娃子,可是生的再多,却都被唤做小二,公子爷可知道这其中原因?”

    见崇祯皇帝摇头,胡六七便接着道:“都叫做小二,便只收两个娃子的人头税,后面的自然不用在交了,可是若小三小四那么排下去,这人头税得交多少?”

    见崇祯皇帝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胡六七顿时有些急了,开口道:“公子爷家大业大,国公府自然不缺了那么几两银子,也没有人敢把这个银子收到国公府上去。

    可是这普通的百姓家里,一两银子就足够一家人月余的花销,省着点儿都能花上三五个月了,能少省着点儿?孩子一多,可就要了命了!”

    崇祯皇帝撇嘴道:“那社学呢?本公子可是记得,当年天子曾经下诏,各地的社学都得重新整治起来的。”

    胡六七讥笑道:“社学是社学,人头银子是人头银子,这能是一回事儿?”

    崇祯皇帝道:“怎么就不是一回事儿了?有多少个上社学的娃子,就有多少个人头,不是很好算的账?”

    胡六七道:“社学是社学,该让娃子念书的还是得让娃子去,反正皇帝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那些先生们也知道怎么一回事儿,但是一只羊是赶,两只羊是放,都一样。

    但是官府统计户籍册子的时候,该报只有两个娃子的还是只报两个娃子,只要没有人出首,谁来管?官府也乐得轻松!”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黑——彼其娘之!当着朕的面说着占朕家的便宜?

    行,朕忍了,反正让百姓占便宜跟让那些贪官占便宜可是大大的不一样,最起码这些老百姓还能念着朕的好儿。

    而一个皇帝有个好名声有多重要?看看老刘家的那几个皇帝就知道了!

    再说了,只要这回的人口普查搞下去,把百姓的具体数量搞清楚,就算是成功了,其他的不要再奢求太多了。

    只是胡六七接下来的话,让崇祯皇帝的脸色越发的黑了起来,甚至于还想抽刀子砍人:“皇帝是个好皇帝,可是就是有点儿蠢。”

    PS:今天献祭《明月万里照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