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第2/3页)

等,一应优待田亩尽数收回,只是每月按各等不同,给予相应数量的钱粮补贴,如何?”

    ……

    温体仁和郭允厚皆是无语——论到搞事情,没有比这位爷再擅长的人了!

    如果单纯的从收回优待田这条来说,那么天下间的童生和秀才肯定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些人本来就已经没有了优待。

    但是还保留了一定数量优待田的进士们肯定就会不愿意,甚至于反对了。

    毕竟,五十亩优待田一年省下来的银子再少,那也是实打实的银子不是?

    然而崇祯皇帝却又拉上了童生和秀才。

    大明的读书人是挺多的,尤其是社学恢复了之后,读书人就更多了。

    对比起每三年才科举出来的进士来说,举人的数量无疑又多了好几倍,到了童生和秀才的数量,可能就是进士的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了。

    至于说原本大明就给粮食和银子的廪膳生员,一共才有多少?

    依大明制度限制,廪膳生员的名额是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每年发廪饩银四两。

    剩下的人可就是毛都没有一根了,别管是府学还是县学,一文钱的补贴都拿不到。

    拉上这些人一起,给他们一点点儿的好处,这些已经没有优待的家伙们在得到了所谓补贴银子之后,会做出什么样儿的选择自然就很明显了。

    反正自己没有优待田,看着别人有,本身就是一件极为难受的事情——科举也是有名额限制的,不是人人都能考得中!

    崇祯皇帝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决定一次性的废除掉所有生员们的优待田政策。

    温体仁和郭允厚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郭允厚当下便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全部取消优待田倒也没什么,只是这所有生员都给予钱粮补贴?”

    崇祯皇帝道:“当然不可能一直就这么给下去,否则若是有安于现状之辈,中了举人之后便不再考举,又当如何?或者反复考举而不中者,又当如何?”

    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以后的读书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什么举人秀才都会变得不值钱。

    就像后世一样,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都包分配,一进入大学就是国家在编干部的身份。

    二十年后呢?

    大学生算个毛线?硕士生都抖不起来了,还指望大学生能抖一下?

    醒醒!天还没黑!

    温体仁拱手道:“启奏陛下,不若限制秀才和举人等获得廪食银子的时间?三年不中者,便不再发放?”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众位爱卿回去后可以好生商议下此事。要给与读书人一定的优待,但是却不能太过。”

    商议到这般地步,基本上算是对大明以后的科举和教育定下了一个基调。

    首先,从社学开始就会增加算学和明律的内容,到县学时就增加了格物的内容。

    同时,对于童生和秀才还有举人等都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处理方案——分级别给粮食和银子,收回一切优待田。

    温体仁等人吃完一顿不知道什么味道的御膳便告辞出宫去了,开始琢磨着怎么把这事儿给落到实处——大明这么大,这种事儿直接一刀子下去,不闹出乱子来才怪!

    崇祯皇帝可以任性,可以无视一切的下达旨意,但是自己这些官员们可就不行了。

    崇祯皇帝任性的资本在于他老人家手里刀子够硬,自己这些打工仔手里可没有刀子,不光干活还得顶着骂名。

    ……

    温体仁等人告辞以后,崇祯皇帝便打发马石把东厂番子们给撒了出去。

    这么重要的事儿,崇祯皇帝也是极为关心的,自然更希望听到士林里面的动态和反应。

    真要有人敢作死,也好提前应对。

    但是匆匆忙忙而来的许显纯却带来了一个让崇祯皇帝比较开心的消息。

    就像后世太宗所说的那样,黑猫白猫,能捉老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