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斗秤度重厘定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斗秤度重厘定 (第2/3页)

唯有度量统一,天下百姓交流才会方便。”

    崇祯唔了一声后道:“详细说说看,都有哪些混乱,又有哪些需要统一。”

    温体仁道:“启奏陛下,便是以重量为例,升斗之间,有大斗,有小斗,民间多见者为大斗进,小斗出,与民不便。再以长度为例,三尺一丈乃是千年旧例,然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依旧是与民不便。”

    “臣以为,强秦强汉,其强者,必是先从度量从一,书同文,车同轨,而后国人上下如一,如此方才傲视宇内。如今旧制使用,已有千年,当革新之,使之更为精准。”

    崇祯还是嗯了一声,对工部尚书薛凤翔道:“薛爱卿以为如何?”

    薛凤翔躬身道:“臣愚钝,附议温大人所言。”

    崇祯见薛凤翔甩锅甩的干净,却也不为己甚,只是淡淡地道:“既然如此,便由薛爱卿的工部主持此事,重新厘定度量规制。”

    薛凤翔躬身应道:“臣,遵旨。臣愚钝,望陛下示下,度量规制以何为准?”

    崇祯很想告诉他那些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单位,想想也不太现实,便接着向温体仁道:“温爱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知道用着自己的时候到了,当下便挺身而出,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民间多以十六为进,或以三为进,其多有不变,莫若以十为进,以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丈,量具亦如此,以十两为一斤。”

    听着温体仁这番话,明知道这是崇祯皇帝的意思,薛凤翔仍然忍不住驳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温大人所言不妥。”

    崇祯依旧是唔了一声,问道:“有何不妥?”

    躬身道:“启奏陛下,依成化年间定例,五斗为一斛,若如今信温大人所言,当则是十斗为一斛,其于民间,不便者更甚于前。”

    温体仁却是开口道:“若如薛大人所言,即以权衡器为例,此物现有万历年间所制的二十两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