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测试和改善

    第25章 测试和改善 (第2/3页)

近300米,仍然有杀伤力,但是准确度就不敢保证了”。

    虽然对滑膛枪的性能有一定心理准备,刘烨还是有点失望,“有效射程这么近啊?100米都能看清对方的脸了!”

    梁小明失笑说道:“你以为这时代的滑膛枪能打多远?有效射程近的关键原因在于射击精度差,只能靠近距离的大规模齐射弥补这个缺陷。”

    他解释道,在成熟的线膛枪问世以前,欧洲的军队都是在100米以内以线列阵型对射,这种战法就是有名的“排队枪毙”,英军甚至冒着弹雨行进到离敌军50米甚至30米的距离才开第一枪,往往一轮齐射就足以让对手崩溃。

    刘烨不解地问道:“排队枪毙简直像个白痴,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军队不卧倒射击呢,这样可以躲避子弹啊?”

    “没有人愿意当白痴。你回忆一下刚才射击的全过程,推想一下,卧倒你还能射击吗?”

    回忆比划了一下,刘烨恍然大悟,装药、塞弹、通条压紧等几个步骤,必须把枪口朝上,枪管竖立才能做到,卧倒之后无法装弹。庆幸的是,自己将来要面对的对手,不管是流民还是后金,都不是火器化部队,不用忍受枪林弹雨对射。

    “而且这么近距离卧倒射击,对方一个冲锋,你来不及起身,就是冷兵器的活靶子。”梁小明补充说道。

    刘烨点点头,存在即合理,看起来愚蠢的排队枪毙战术用了一个多世纪,自然有他的道理。

    指着第一批试验品,梁小明道:“资本家同志,验验货吧,有什么用后感想,可以提一提,用户的建议才是我们改进产品最好的方法。”

    刘烨仔细查看了这批枪支,结合试射的体会,认真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发射过程能否更简化。具体而言就是一次发射需要倒入多少火药是不是可以量化,以免战时装药过量或过少——过量会导致枪管提前报废,过少则威力不足;

    第二,刺刀必须早日装备。未来部队的训练就可以实弹射击和刺杀训练同步进行,这样火枪兵就能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