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战事转进

    正文 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战事转进 (第2/3页)

仅仅才一会时间,但已经拥了不少百姓在观看。

    崔琰遂随张辽、陈翎两人进入高唐城中,见街市繁花似锦,忍不住叹道:“子仪高才,我河北之地若能如此,岂会两败于你主温侯吕布!”

    陈翎听罢,笑着说道:“季珪兄,高唐非是我在治理,而是文远。”

    崔琰听闻,有些动容,向着张辽求证般说道:“莫非文远有高士相助?”

    张辽回首过来说道:“现在高唐如此景象,确如季珪所料,非我一人之功劳,乃是另有他人。”

    崔琰问道:“此时何人?”

    张辽与陈翎相视一笑,说道:“公孙瓒族弟公孙羽。”

    崔琰听罢,暗叹一声道:“伯珪疏犷,武才趫猛,想不到其弟也如此多才。”

    公孙羽现在驻守平原郡内祝阿城,不便前来,实是因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崔琰此来,想必为袁绍作说客,说得温侯吕布联袁抗曹,公孙羽若到此,于此事不利。

    而陈翎为何到高唐而来,实则是接到来自北海的消息之后,陈翎心中起意想来问张辽是否有袁绍遣使经过,恰好遇到崔琰过河来此,遂有此遭遇。

    本来崔琰既为袁绍来使,张辽本应护送其至北海而去,但陈翎在此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陈翎乃是青州治中,大事皆决于主公温侯吕布,但小事的话,自可决断。

    崔琰此来欲和吕布,事关重大,本来陈翎不可决、亦不能决,但若是不等他开口就将他驱逐出高唐城,回河北而去,那么就是小事了。

    崔琰不知陈翎已经下定决心,准备先行将袁绍击垮之后,再与曹操争雄天下。崔琰此次出使前来,话还没来得及开口,便为张辽所软禁了。

    看着一脸怒气的崔琰,在吕旷、吕翔两人的押送下,去别院居住。

    张辽沉思片刻问向陈翎道:“子仪,此事是否妥当?”要知道崔琰可是袁绍使节,代替袁绍而来,可视作是本人在此。可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崔琰根本没有见到温侯吕布,就被软禁起来,多少有损袁绍的颜面。

    陈翎叹了声对着张辽说道:“此间无人,我跟你实说了罢,袁绍、曹操两人相比之下,袁绍较为容易对付,曹操占据中原之地,再得河北之后,势必无人能敌!”

    张辽一脸的不解,你都知晓自己在说些什么?

    陈翎继续说道:“现在的战势状态,其实是有利于主公的。文远,虽然与曹操媾和共讨袁绍,与此同时,还划分了各自进军区域,但真的按照如此来进行战事的话,我岂不是枉为谋臣军师?”

    张辽一震,乃问道:“那又如何?”

    陈翎接着说道:“我意欲向主公进谏,在我军攻占平原之后,趟如曹操还未占领邺城,那么就直取此城,不留与曹操所有!”

    张辽大震,急道:“子仪,曹操势大力广,岂是易与之辈!?”

    陈翎呵呵一笑,说道:“文远,我根本就不相信曹操能真心与主公联合击袁,就算真的按照各自划分进军,之后呢?”

    “文远,你有没有想过,等到袁绍一灭,便是主公对敌曹操之时,待到那刻,仅仅占有河间、渤海等地的主公如何是曹操之敌?”陈翎继续引诱着张辽往深处想去,不愁他不同谋为之。

    张辽深思一番,觉的陈翎所言甚有道理,乃颔首道:“不错,恰如子仪所言这般,若不能多占有些地域,主公确非曹操之敌。”

    说服张辽之后,陈翎知道袁绍再次遣人过河而来,张辽也会将其羁留不使之前往北海,陈翎遂向张辽告辞,回廖城而去。

    高唐的船只与廖城的船只都在慢慢制造中,由于时间太过短暂,不可能在六月中,将全体将士一次运送过河,陈翎乃吩咐薛兰毋需急躁,按照现在的进度,保证船只坚固、安全,能够顺利运载兵卒过河为准第,缓缓进行。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陈翎待在廖城却是一天一天急躁起来。

    不时有关曹操与袁绍、袁术大战的消息传来,官渡之战没有爆发,那是因为曹操占据中原一地之后,虽然地域广博了,但所受到的打击却是更加多了。

    首先是距离青州最近的黎阳、顿丘一线,继曹操逼迫臧霸逃窜至东海郡之后,其麾下大军向着这里过来,在徐州下邳就留下夏侯渊一大将驻守,部将数名辅之。

    黎阳、顿丘分属翼州魏郡、阳平两郡,袁绍遣颜良、文丑各帅四万余部卒驻守于此,在曹操从徐州回师之时,两将提兵向兖州攻战过来。

    颜良攻白马,文丑攻濮阳,驻守于此的曹仁帅三万军势不能挡,退入濮阳,笼城而战,以待曹操援至。

    曹仁苦苦支撑之时,袁术派遣大将纪灵攻战沛国郡,亲自帅一军攻下邳国,以求能够取得徐州。

    由于是袁术、袁绍两家南北夹攻,曹操只好纵敌深入,不击袁术,急行军赶赴白马、濮阳一线,阻截袁绍侵入中原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