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热议

    第五十六章 热议 (第3/3页)

震,脊背发凉。

    我为窦扣的眼神所震,不由自主地就应下了首映会的邀请,前来观影。

    按照我多年经验,这部影片不是走剧情悬疑流,就是超现实的惊悚流,抱着无数的猜想,最终的真相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

    片子开头的前十分钟,我还有心情挑剔导演的青涩运镜,挑剔镜头对焦时的不完美,挑剔剧情的平淡无奇,挑剔窦扣演青春校园剧的大材小用。

    等到后面,我已经渐渐为窦扣带入戏,完全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剧情,再到半个小时后,剧情的突然反转,镜头色调的突然变冷变暗,我的心已经跟着揪了起来。

    我开始迫切地想要知道真相,迫切地跟随凌云苏的视角,去重新倒带回已经发生过的场景,找寻那些细微的变化和不同,观察十七在两场对照的戏中神色的不同偏差,根据已有的线索自己梳理真相。

    我开始变得比导演更加急切,更加焦虑,我开始嫌弃夏小正在些许细节方面做的无可挑剔,反倒拖慢了剧情的进展,我更开始嫌弃编剧在某些场景方面做得太过内敛,留出空白和线索,却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当然,观影结束后,这一切就反倒成了优点,尤其当我发现导演和编剧实际是同一人时,我会心地笑了,心道果然。

    片中太多细节值得可圈可点,就如同抽象画派,表面看去似乎是小孩子般无意义的涂鸦,而要仔细观察仔细分析,才能从中剥离出它的优点和长处,它的特别,它的震撼之处。

    有这样意识的导演,都是天才。

    说回片子,不知道大家都是否还记得早几年临川市的王七七案,这位少女饱受老师猥亵,同学歧视排挤冷暴力,以及家人强奸暴打,最后这些经历——或许称之为命运,使得王七七终于心理扭曲阴暗,选择屠杀家人后投河自尽。

    王家举家皆亡,凶手也自杀,最终警方只能潦草收案,媒体闻风而来,却被上面的压力所迫,后来热度几番酝酿,却终究没能爆发出来。

    我作为临川人,也曾经听家人转述过这个案件,只是说得含糊其辞,期间许多细节都不曾了解到。

    所以我很佩服夏小正。

    我不知道他是出自何目的,希望把这个片子搬上大荧幕,又是花了多少力气,才终于拉到投资,成功过申,但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感动,也很感谢。

    人们往往以为命运才是一切不公和黑暗的引导者,殊不知人心的阴私和污垢,远远比你能想象到的还要多。

    是什么在决定人的走向?

    也许幼时的一个片段,也许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许电视上匆匆掠过的一个画面,又也许是某类杂志报纸上的些许文字,这些东西在潜意识中隐隐推动着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在某些节点做出某些选择,选择汇集到一起,就成了命运。

    人心带来命运,而命运,改变人心。

    两相交织,就成了王七七。

    这部片子我看了大概九次,其中一次是出于礼貌,观看首映,还有两次是出于窦扣演技,让我不由自主地百般雕琢细节,企图找出更多信息。有两次是出于对导演兼编剧夏小正的敬意,剩余的四次,都是奉献给了那个花季就悲惨消殒的少女王七七,或者说,十七。

    少女心头骄傲,一身傲骨,即使命运残酷打磨,也不曾消减,但同时她又自卑,紧抿的薄唇,锋锐的眉梢,苍白的脸色,都写满了对外界的深深抗拒。

    这样一个自卑又自傲的女孩心底一定藏着一把熊熊燃烧不肯熄灭的火焰,稍不留心,就会灼伤所有的人。唯祝少女也能浴火重生,冰凉的河底,一颗坚韧的魂魄永不消散。

    也同以此愿献给窦影后,能演绎出这样精彩的十七给观众看,她留在影迷们心头的火种,也永不消散。

    我来人间一遭,走过山川大海,脚踏土地,呼吸空气,也许便已能算是圆满。

    最后一句,窦扣就是窦扣。

    无人再可将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