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节 乡情

    第八十五节 乡情 (第2/3页)

来。

    两姐妹都安安静静地,看着沿途的景色,没有说话。对她们来说,这里也是她们的故乡。张鹏的奶奶从小把她们当做自家的小孙女,慈祥爱护,还为她们种了两颗龙眼树。不仅如此,还为她们留了个小房间,平时关着门,不给任何人住,只有她们回来的时候才能开门。她们带不走的东西,全都留在屋子里。

    她们小的时候,张鹏奶奶常搂着她们,跟她们说,“大草原风大,住的是蒙古包,今天在这明天在那。这里的房子是石头砌的,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房子都在那里。从今往后啊,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乡。”

    她们的父亲是孤儿,在福利院长大,从没听说过有什么亲戚。至于母亲那边,山长水远,她们也只回去过一次。而且来去匆匆,也不太招人待见。所以,她们对于家乡的概念,就只有竹下村,张家祖屋,张奶奶、张爷爷、小叔叔、小婶婶……

    “嘎吱……嘎吱……嘎吱……”

    壮汉卖力地蹬着车,满头大汗,不时用毛巾擦脸。

    “我说老兄,你们是装了几大袋的砖头回来吧,这么沉。”壮汉回头说道。再怎么看,一个身材匀称的年轻人,加两个小姑娘,也就三百多斤,没多重。重的应该是他们的行李,一眼看去,大包小包的,还真不少。但他有所不知,真正沉的就是这两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修者的身体密度远超常人,她们的体重,就和两头大水牛差不多。

    又过了十来分钟,远处的路边站着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他们一看到张鹏,就兴奋地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叫。

    “大哥回来了!”“大姐回来了!”“二姐回来了!”

    充满童稚的声音由远至近地传来,张鹏和两姐妹顿时面露惊喜,让壮汉停车。小叔叔的三个儿子来接他们了,一高一胖一小,高瘦的小名“阿狗”,又胖又结实的是“阿猪”,瘦瘦小小的是“阿鼠”。

    “大哥,大姐,二姐。”三人乐呵呵地叫道。

    “嗯。”张鹏拍了下阿猪的肩膀。

    “乖~”萧天晴立即从包里掏出大把花国旗女皇国的零食,塞给他们。

    接着,三个小男生帮忙提东西,两姐妹背着登山包,张鹏则一马当先,走进了村子的水泥路。

    路边的大石头上,刻着“竹下村”三个大字,用金漆描色,大气蓬勃。据说这是张家五百年前迁移过来时,不知是哪一代的老太爷写下的。含义还十分文雅,出自诗词“悠悠溪水过,竹下有人家”。

    但实际上,张鹏并没有遗传他们张家先祖的儒雅之风,就是个活脱脱的贪财好色之徒,奸猾狡诈之辈。

    村道的两侧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这些都不是大田,只是种些葱姜蒜、青瓜西红柿、白菜菜心等等,自家天天吃的东西。农田之后,则是一片片农村老宅。

    其建筑结构和北方的四合院很像,被当地人称之为“四点金”。

    四点金的格局,通常外面是围墙,中间是麻石铺成的天井,一般会在西南角打上一口水井。宅子坐北朝南,从大门进去是天井,左右两边是两间耳房,西侧的是厨房和柴火房,东侧的是洗手间和农具房。

    天井过去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