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细思极恐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十一章 细思极恐 (第1/3页)

    &1t;/p>

    北周后期至唐初,国家渐次归于一统,但是山东、关陇、江南三方互相敌视的观念并未随着统一战争结束而消除,加之长期分裂,各方政治格局本不相同,统一之后各地域集团很难迅融入新的政治秩序之中。&1t;/p>

    &1t;/p>

    各地域集团的政治、社会矛盾主要围绕士族问题展开,因此士族政策则成为调整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1t;/p>

    &1t;/p>

    因而消解中央政权和地方权力集团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兼顾政权的社会基础与官僚体系的效能,是唐政权制定士族政策的主要目标。&1t;/p>

    &1t;/p>

    但凡地方士族在各自领域早已根深叶茂,因其具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又与其他士族夙有矛盾而成为潜在的分裂因素,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地位。&1t;/p>

    &1t;/p>

    能够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展,维持地方政治、社会秩序,进而瓦解世家大族的宗族乡里基础才是最行之有效之法。&1t;/p>

    &1t;/p>

    不然地方豪强力量迅膨胀,就  是对政权的最大的挑战,等到因天灾人祸政权危机四伏之时,便是唐朝最大的隐患了。&1t;/p>

    &1t;/p>

    尽管唐朝初期,门阀氏族七姓十一家自为婚姻,便是具有崇高社会地位的体现,但随着后来的唐高宗逐渐对此予以取缔,旧门阀士族地主才没有因此壮大门楣,起死回生,但这些势力的真正底蕴还是很可怕的。&1t;/p>

    &1t;/p>

    尤其是山东门阀士族更重视族望、谱牒与婚姻,甚至不屑于与李唐皇室通婚,敢于表现出如此目空无人的嚣张气焰,没有当地庞大的势力基础是不可能的。&1t;/p>

    &1t;/p>

    就因为此,七姓十一家若有哪一家生出了欲要和临淮郡王府缔结亲家之举,势必会引来李姓皇室全力促就,那才是对他们俩造成的最大威胁。&1t;/p>

    &1t;/p>

    几乎片刻间想及于此,就让李之将要冷汗满身,想出借用李怿这位三代位继承人,也是我目前唯一可做到的。&1t;/p>

    &1t;/p>

    无论哪一方干预清绮郡主的婚事,无疑临淮郡王才会是最主要的秉轴持钧,同时身居政务重任,不识痛痒的对他施以强势的可能性极低,毕竟他身后同样有一批李唐皇室新崛起一辈互为依仗。&1t;/p>

    &1t;/p>

    关陇集团,也就是李姓皇室一贯毫不妥协地实行非门阀化政策,对于山东士族的婚宦标准概不承认;山东士族也不接受关陇集团非正统的八柱国家的世阀体系,而是标榜前辈的高官显爵、儒素德业和婚姻关系。&1t;/p>

    &1t;/p>

    这表面上是社会问题,实质是政治利益的争夺,其的目的在于重新排定士族的谱系,藉此消解各地域集团间的政治冲突,着眼于历史和政治现实,在制度上对与士族的势力谱系予以承认,进而恢复政治秩序。&1t;/p>

    &1t;/p>

    看来李之还需要尽快去往山东一行,利用自身商业的巨大影响,先在那里的士族中提前拉拢下利益攸关者,才能在危险真正到来之时可以有效防御。&1t;/p>

    &1t;/p>

    当然这一切均建立在他的事业全面展起来之后,那时候怕是已在半年之后了。&1t;/p>

    &1t;/p>

    “李怿不知道没有没时间,据说下一月会有旬考,当前处于全营封闭性训练阶段!”对于自己的弟弟,清绮郡主一向以大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