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救场

    第九十五章 救场 (第3/3页)

句“笑里藏刀”,意义颇深,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不论别人怎么想,老太君的老脸是热了起来,不自在的哼了一声:“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女娃娃,知道什么《三十六策》啊。”

    秦槐远莞尔道:“宜姐儿,‘笑里藏刀’是出自《三十六策》中的那一套?”

    “出自第二套第十策。‘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父亲,女儿知错了。”

    秦宜宁说罢轻叹一声。

    她的手段还是太粗暴了。

    虽然简单直接又有用,可冷静下来后,其实今日之事未必没有其他温吞的处理办法。只是她不受委屈惯了,性子就是如此,才会冲动之下这般冲撞老太君。

    她觉得,老太君反正不在乎她,她不论做与不做,老太君心里也是没有她的。

    可她忘记考虑秦槐远夹在中间的感受。

    秦槐远故意说出“笑里藏刀”这一句,意在刺打那些笑里藏刀的人,不要觉得自己做的很隐秘,也是在教导她,做事要学会“刚中柔外”。

    不得不说,秦槐远不愧“智潘安”的美名,也不白做了这么多年的朝廷大元,谈笑之间就将该刺打的都刺打了,将该点拨的也都点拨了。

    见秦宜宁如此受教,秦槐远笑了起来:“响鼓不用重锤敲,很好。宜姐儿,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性子直了一些,往后做事要学会三思而行。”

    秦槐远说“性子直了些”,就是在间接的承认秦宜宁今日所说所做大方向都是没错的,只是做法太直接了。

    如此训教秦宜宁,实际上却是在埋怨老太君的做法!

    众人看明白了秦槐远的意思,心里想法各异。

    老太君老脸更红了,还有了一些委屈——她这么做,又是为了谁啊!

    “是,多谢父亲训教。”秦宜宁立马乖巧的给老太君叩头:“祖母息怒,孙女才十四,吃过的米都没祖母吃过的盐多,有冲撞之处,还请祖母看在父亲的面上,原谅则个吧。”

    老太君被噎的够呛,哼道:“我哪里敢说什么原谅!”

    秦嬷嬷此时已为秦槐远擦干头发重新竖起发髻。

    秦槐远就站起身,垂首道:“母亲息怒。宜姐儿犯错,是儿子管教不当,也请母亲看在宜姐儿在外流浪多年,不得好机会栽培,又过了那么多苦日子的份儿上,不要生气了。您生气,儿子的心里着实惶恐。”

    秦槐远现在可是当朝太子太师,在老太君面前还如此恭顺,已是给足了老太君的台阶儿,也叫老太君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老太君叹息道:“罢了罢了,随你发落吧。可一点,你可不许轻饶了她。我就看着你怎么发落她!”

    “是。”秦槐远感激一笑,转回身对秦宜宁道:“如此,为父就罚你抄写三十遍《三十六策》,后天来书房给我检查。”

    这叫什么惩罚……

    众人再度目瞪口呆。

    难道秦槐远还嫌秦宜宁对付老太君的手段还不够有策略?

    教训女儿不是该罚抄写《女诫》《孝经》之类的吗?

    秦槐远这是培养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