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不打不相识

    正文 第七章 不打不相识 (第3/3页)

水全灌到立轩家的菜地里。

    知道是立轩捣的鬼。一怒之下,她拣起地上一个泥块,顺手朝立轩扔去。

    合该立轩倒霉,这个泥块不偏不倚刚好打在立轩的额头上。没有防备的立轩被飞来的泥块打破了头,血跟着就流到了脸上。

    可吓坏了竹雅,以为自己闯大祸了,急忙跑过来想安慰一下。不料天生驴皮象骨的立轩压根没有当回事儿,用手一抹伤口,捧起水渠里的水洗了一下脸。一只手按住伤口,另一只手摆动着说:“没事儿,这是我罪有应得!”,那种憨态倒让竹雅感到可爱。

    一场不大不小的秋雨下过之后,天气骤然凉了。

    这是个收获的季节。各生产队忙着秋收,每天天不亮就得上山,晚上还要打夜班。上山的人早饭和午饭几乎全在山上吃。

    玉米、高粱、小豆、花生、地瓜都在这个时候收获,还要播种冬小麦。收下来的作物集中放到场上后,每天必须分到各家各户。

    上山的人劳苦,在家做饭的女知青也闲不下来。八个人的饭不仅要做好,还得打好包,等待队里拿饭的人来拿。生产队分粮食时,要去领回来。

    一天下午,割完草送到饲养室准备回家的立轩,路上碰到急匆匆的竹雅。

    “火上房子了吧,看你急得那个样子!”这是立轩第一次主动和竹雅打招呼。

    “你就别捣乱了,都急死人了。”竹雅看都没看立轩说。

    “么事儿这么急?”立轩问。

    “一队让我去拿胡黍(高粱),二队叫去拿红小豆,你们五队叫拿苞米,副业队还在分罗卜,我饭还没有做好,忙死了。”竹雅急急地说。

    “看你笨拨啦叽的(笨手笨脚),光拿个口袋有么用,就不会推个车一趟拿回来?”立轩说。

    这要是以前,立轩说她笨准得生气。可立轩说的确实是实情。竹雅不仅没有发火,反而问立轩:“那儿有车啊,我又不会推你们这儿的独轮车。”

    独轮车俗称“手推车”,是这里的主要运输工具。车盘分成左右两边,既可载物也能坐人,两车把之间,挂“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可以助力。平道上独轮车一般为一人往前推,上山载重物时前面可以由一人拉。独轮车由于重心法则,掌握不了的人极易倾覆。对于刚来不久的竹雅不会推独轮车很正常。

    “看来我得学雷锋做好事了!你在这等着,我推车去。”立轩对竹雅说。

    “太好了!你快一点儿。”竹雅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一会儿,推着小推车的立轩过来了。

    “上车!”立轩命令似的。

    “你能行吗?”竹雅见过许多人赶集或者是走亲戚,女人坐在车上让男人推着,自己从没体会过。

    “什么叫你能行啊!不相信我老人家你就别坐,怕我摔死你啊!”立轩仍是油嘴滑舌的。

    “坐就坐,谁怕谁啊!”竹雅天生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一迈腿头朝前脚朝后坐上了独轮车。

    立轩顺后抱起一块大石头,放在车的另一边,这样容易保持平衡。

    一队和二队的麦场在村西头,五队的在村东头。她们先到一队二队拿了分的粮食,又推着竹雅穿过村大街到东场。村里人都上山了,妇女大部分都在场上,庄里活动的人很少。

    噗哧一声,竹雅在车上突然笑了。

    “傻丫头,你笑么?”立轩问。

    “不告诉你!”竹雅笑着说。原来她突然想到一般村里人走亲戚,都是老公推着老婆。现在立轩推着她,就像是走亲戚。

    立轩推着竹雅从生产队领回了粮食和罗卜,又帮着她放好才离开。

    “谢谢您!立轩哥。”立轩离开时,竹雅在后面喊了一声。

    这是她第一次叫立轩是哥。以前在知青点每逢说起赵立轩,竹雅都是以“隔壁那二小子”称呼。

    “忙呼你的吧!”立轩头也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