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搭伙过日子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六三章 搭伙过日子 (第1/3页)

    淡水首先发展的是农业,这里的气候一年三熟,加上优良的种子和农业技术,预计到明年夏天,粮食产量不但能够保证自身的需求,还能够向外输出。

    众多的移民不可能全部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初步的工业也随之展开。

    要想富先修路,根据规划淡水各条道路的建设已经开始进行,那些西班牙俘虏也被投送到这里充当苦力。

    各居民点也陆续打了机井,以解决移民用水问题。淡水河旁计划修建净化水厂,主要采用沉淀后消毒的方式,为淡水地区提供自来水,管道为PVC管。

    淡水不远的基隆就有煤矿,虽然是品质不太好的褐煤,却能为初步的工业提供必要的燃料。因此煤矿的开采也提上日程,有了煤矿,砖窑、水泥厂、木材蒸馏厂等等都能够陆续开建。而且煤炭还能为几十万居民提供日常燃料,煤渣可以用于修路。

    几十万移民陆续抵达淡水奔向新生活,他们都由治安军协助民政部疏导,虽然来此的人员众多,却有条不紊。

    充足的粮食供应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移民们的情绪很稳定。但是王越既然来了,就要为广大移民带来福利,于是他发动了“每人每天一斤鱼”的活动,时间历时一年。

    真正的目的是为这些饥寒交迫的移民们补充营养,改善身体素质,从而能够更好的投入到生产中去。

    进行这样的活动,只要增加八艘五百吨的拖网渔船即可达成。三十多万移民,每日所需鱼肉三十多万斤,一百五十多吨而已。其实鱼获是有富余的,剩余的鱼获会进行腌制,以后鱼罐头厂也会建立,主要为军队提供后勤。

    第一次分鱼的场面热闹空前,这些曾经吃不上饭的原饥民们竟然能够过上天天有米有鱼的生活,这是在以前做梦也想象不到的。

    海鱼有大有小,称斤太麻烦了,都是估摸着重量发,大鱼会剁成块发放。按照王越的指示,只能多不能少,两斤以下的整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