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 (第2/3页)

还没有去说,赵王就主动提出,这是在讨好寡人啊!

    在加上之前赵国和秦齐两国的交好行为。

    或许赵国已经准备好了。

    熊槐想到这,微微一笑,感慨万千:“赵王果然仁义,之前为燕国之事多方奔走,现在得知寡人缺粮,竟然主动伸出援手,寡人感激不尽。”

    第三天,四国盟誓的日子。

    在三晋同时承认楚国大哥位置的情况下,熊槐当仁不让的承担起执牛耳者,接下来就是一整套的盟誓程序。

    熊槐割下牛左耳后,又用玉碗盛满一碗牛血,而后用牛血将已经拟定的盟约书写在玉片上,接着对天宣读盟誓,与三晋歃血为盟。

    一套流程走完,已是日中时分。

    就在熊槐与三晋寒暄的时候,公孙衍走过来道:“大王,如今盟誓已成,若是我们四国就此离去,难免会让天下以为我们四国胆怯。”

    “依微臣之见,何不将四国之兵陈列于函谷关之外,一则向天下显示四国团结一心,二则威慑秦国,让秦国从此不敢出兵东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熊槐点点头,这是自己拿到盟誓的时候就发出的感慨。

    韩襄王闻言赞同道:“犀首所言极是,若是我们四国在函谷关外会盟,却没有和秦国对持,不仅会让秦国轻视,而且还会被其他各国耻笑。”

    若是韩国提出各国去向秦国耀武扬威一番,韩国是不敢的,主要是担心进一步惹怒秦国,遭到秦国的报复,而且其他三国的援兵来不了。

    虽然已经歃血为盟,但是其他三国来不来,韩国完全不敢保证。

    现在犀首提出这个建议,韩王立即同意。

    魏襄王迟疑道:“现在函谷关内还有秦国十万精兵,恐怕难以攻克函谷关。”

    魏王这是担心秦国十万精兵出关而攻。

    赵武灵王对魏王的畏首畏尾不以为然。

    “此事无妨,现在我们四国的二十万精兵,具是国中精锐,哪怕面对秦国二十万兵力也可一战,更何迁区区十万秦兵。”

    夜深人静。

    赵武灵王将手中的两片竹简递给身侧的富丁。

    富丁将竹简扫了一眼,然后瞳孔一缩,将竹简递给身侧的王贲。

    王贲一看,顿时一惊。

    竹简上的内容,就是不久前魏韩和楚国交易的内容。

    韩国与楚国联姻的事情,韩国根本就没有想过保密,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韩国现在和楚国亲为一家,想要让其他国家看在楚国的面子上投鼠忌器。

    所以这件事很快就传到赵王魏王耳中。

    等王贲看完,赵武灵王向富丁问道:“魏国卖百万石麦米的消息已经确认了吗?”

    富丁点头应道:“大王,微臣已经再三确认,消息千真万确。”

    “据微臣从魏国得到的消息,魏王得知麦米可以舂制面粉的时间,比我们赵韩两国早很多,最初魏王打算效仿楚王舂米卖包子赚钱,故而学楚王将大梁的麦米收购一空,只是因为面粉舂制困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所以包子还没开始卖,就被群臣劝阻。”

    “而后,魏王便下令严禁在国内舂制面粉,并且以身做则,在魏宫中禁止食用面粉。最后魏王手中囤有大量麦米,却一直烂在仓库中,只能用来喂养牛马。”

    “所以魏王卖米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陈年旧米,与其砸在手中,还不如趁机试探并交好楚国,更何况这次卖米的价格,还要比魏王收购麦米的价格略高,魏王这次大赚了一笔,短时间内是不缺钱了。”

    赵武灵王叹了一口,自己的这些邻居,全都不太好惹。

    齐秦两国不说了,燕王现在虽然是拾人牙慧,直接照抄他国的经验,但是燕王的决心已经显示出来,现在只是缺少文种商君那样的大才。

    现在魏王同样不让人省心,魏王为什么缺钱,还不是为了练兵,一想到昔日曾经攻破邯郸的魏武卒,赵武灵王就有一些头皮发麻。

    “楚王究竟想干什么,为了收购麦米,竟然连祸害天下的魏武卒都不管了。”

    富丁摇头道:“大王,楚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