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 赏赐

    第三百二十四 赏赐 (第2/3页)

其他地方响应寥寥。而就是这庸县,在当年种植的麦米是最多的吧!”

    斗由应道:“正是如此。”

    接着,熊槐再问道:“那么那个许行现在还在庸县呆着?”

    “这······”斗由愣了愣,点头道:“回大王,好像是的!”

    景鲤闻言解释道:“大王,当初庸县乃是安置我们从淮北迁移的齐国百姓的地方,为了稳定人心,所以我们并未驱逐许行。”

    “而现在庸县那边,那些迁移而来的百姓依就处在免税期间,所以许行也并未离开。”

    许行虽然是楚人,而且与楚王从未有过交集,但是昔日许行离开楚国投奔滕君时,那句闻滕君仁,故来投奔的话,的确狠狠的打了楚王的脸。

    只是,楚王当初得知许行回到楚国时,并未下令驱逐许行,而楚国的心胸,自然也就容得下一个整天胡言乱语的妄人。

    景鲤见楚王想入沉思之中,斟酌道:“大王,许行虽然言行偏激,近乎疯言,而且对大王有不屑之词,但是,若是大王能让他呆在楚国,这无疑是有利于提高大王的声望。”

    “所以,臣以为,莫不如对许行不闻不问,以示大王心胸宽广,能容人。”

    熊槐摇了摇头:“令尹此言差矣。”

    景鲤一惊,问道:“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笑道:“有功则赏,有过则伐,这正是治国之道,怎能对有功之人不闻不问!”

    “如今许行既然能影响其他百姓种植麦米,这就是有功于国,所以,寡人觉得应该赏。”

    说着,熊槐向景鲤问道:“令尹觉得应该如何赏赐许行。”

    赏赐许行?

    景鲤心中一惊,担心楚王会任命许行为官。

    楚王能容忍一个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为官,虽然有利于提升楚王的声望,但是一则许行出生低下,二则许行号召国君贵族与百姓同耕的言行实在恶心。

    所以,景鲤想了想,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大王,臣以为庸县种植的麦米远超其他各县,这不仅是许行一个人的功劳,更是庸县县尹治理有方,所以,臣觉得不仅要赏许行,更要重赏庸县县尹。”

    熊槐面无表情的应道:“令尹言之有理,那么两人都赏吧,令尹身为百官之首,总理国事,令尹以为应该如何赏赐二人!”

    景鲤见楚王同意自己的建议,松了一口气道:“大王,臣以为庸县尹可以赐百金,晋爵一级,以示嘉奖。”

    “至于许行此人,赐十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