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人心向背

    第609章 人心向背 (第2/3页)

王允失去了权利,他才能体会到王允的重要性。荀彧在邺城的时候,他不把荀彧当回事,现在荀彧到了长安,他终于见识到荀彧的手段了。

    可惜,一切都迟了。

    袁绍会有什么反应?他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击?

    就在孙策暗自分析未来形势可能的发展时,张纮赶来了,看完简报,他啧啧称道:“荀彧出手不凡,我能想到的,他基本都想到了。”

    “先生是如何想的?”孙策问道。

    张纮笑笑,正要想身去拿地图,陆议已经抢先一步取了过来,摊开张纮面前的案上,然后顺理成章的坐在了张纮身边,托着腮,目不转睛地看着张纮。孙权不甘示弱,坐到了张纮另一边,像两个护法金刚一样,抢占有利地形。

    孙策看在眼里,暗自发笑。这时候的陆议虽然谨守礼仪,却不需要畏惧任何一个人。他大概不用像历史上那样改名了,更不会被人称为陆龟。

    “谋士设谋就和棋士下棋一样,见招拆招,没有一定之规。国手之所以是国手,不过是因为他看得远,想得多,解决的办法更巧妙。朝廷面对的问题很多,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一是天子血脉不明,朝廷道义高度不足;二是王允等党人一心寄希望于袁绍,并无维护朝廷之心;三是关中钱粮不足,兵力不足,无法自守,而西凉人在侧,随时可能被夹击。荀彧只要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可以稳住关中,自守有余。”

    张纮说得很详细,倒不完全是为了孙策,而是为孙权和陆逊,以及吕蒙、蒋钦等少年。孙策将这些人留在身边有培养之意,将来都有可能镇守一方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大局观,他们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讲武堂只能培养中下级军官,完成基本素质的训练,将来做一个都尉、校尉,领一营两营,临阵战斗,想要独当一面还需要更多的谋略见识,跟在孙策身边无疑是他们增长见闻最好的机会。

    “奉孝说得不错,荀彧有偷师南阳之嫌,如果我猜得不错,接下来他很可能还会建立类似讲武堂、木学堂这样的机构,尤其是木学堂,要做好防范措施,防止他挖走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