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闭幕

    第十二章 闭幕 (第2/3页)

8年,很多人所说的口碑决定电影票房的时代,《嘉年华》的票房才2200万,如果不是恰好碰到了三色事件,估计票房会更少!

    主题太多深刻,观众真的喜欢不起来!

    《素媛》的题材跟《嘉年华》出奇一致,这样的电影要是能拿到高票房,除非电影院给足排片量…

    这是不可能的!

    院线排片的根本原则就是电影能赚钱!

    许辉准备把《素媛》当成文艺院线的第一炮,但心里还是没底,毕竟现在是2013年,电影依旧是票房为王!

    国内,无数的电影公司已经把《泰囧》当成案例分析,期望能找到这部小成本喜剧票房大卖的原因,一堆的电影人也纷纷学些徐光头,希望能Get到他的一点技能…

    跟风,本身就是电影界的常态!

    这种时候,许辉还有他的辉文天下逆市而行,开始宣传什么‘电影人应该有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别闹了!

    很多文艺片,在国内票房方面突出的非常少,但通过出售海外版权,一样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利益。实际上,投资比较少的文艺片,商业诉求比例不能超出自己的投资,这才符合市场规律。

    当然,很多拍了一辈子文艺片的大师,他们的说法很有趣:‘如果拍电影是为了自己赚钱,那这个世界就没什么发展了。我的生活很简单,也不是那么需要钱…’

    ……

    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很喜欢中国电影,或者说,柏林电影节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老张的《红高粱》就是在柏林起飞,然后影响了一代人!

    贾科长的《小武》亦是柏林电影节发掘出来的!

    柏林电影节的选片由青年论坛负责,青年论坛从02年开始,每年都会有‘聚焦中国’的单元!

    电影节即将闭幕,闭幕式很…很萧瑟,相较于万众瞩目的开幕式来说…

    毕竟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真的没有什么大牌明星加持——除了马特呆萌的《应许之地》,可惜,呆萌没有过来…

    但还是很热闹,一堆记者挤在红毯右侧,长枪短炮对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