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正文 14 (第1/3页)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在南平县云盖里大盖乡(今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西洋村东),有一户赵姓人家,家里有三口人。户主名叫赵德贵,为人老实巴交、不善交际;妻子柳氏,端庄大方、平易近人;夫妻俩育有一子,痛爱有加。儿子起名字时,两口子巴望着他长大后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所以唤作“赵成名”。

    在赵成名年幼的时候,当朝皇帝发动了一场对安南国(今越南北部)的战争,明军共出兵30万人,赵德贵被迫应征入伍,出境作战,一去多年,了无音讯,后来据报信的说已战死沙场。可怜母亲柳氏,只能独自一人抚养儿子成人。

    赵成名年少时酷爱读书,识得文、解得字,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但因多年未能考取功名,又加上家境贫寒,成人后多年还打着光棍,邻里乡亲都戏称他“老男孩”。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柳氏劳累成疾,卧病不起,长期服用汤药,欠了一屁股债,所有家庭重担都落到了赵成名一人身上。为方便照顾老母,赵成名毅然放弃读书来赚钱养家,靠着种田、卖柴、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他的孝道闻名乡里,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大孝子、老好人。

    但由于家徒四壁,方圆几十里始终没有哪户人家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为此,老母亲暗自流泪,平日里不住唠叨:“儿子,你也老大不小了,早到娶妻生子的年纪了,只因咱家太穷,没人看得上,我要是不在了,剩下你孤苦伶仃的可咋办啊!如果有机会凑着人家看上你,找你入赘做个上门女婿,你也接了吧,毕竟是条出路。”每次听了这番话,赵成名的心就跟针扎似的。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总得去面对,并且得学会坚强。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就在赵成名身上实实在在的体现着。

    赵成名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下地种田维持温饱,上山砍柴卖柴,帮大户人家干零活赚点辛苦钱,边给老母亲抓药,边维持家庭生活,度过了29个春秋。

    转眼间,已是第30个年头的秋天。这天,赵成名还是像往常一样,背着从山上砍来的木柴到集市上卖,看似平常的一天却发生了不太平、不平凡的事情。

    他刚卖完柴,就听到嘈杂的喊闹声,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群官兵挎着大刀、长枪,走在集市上,以朝廷的名义,挨个摊位索要保护费充当军饷,摊贩若不给就遭打骂,物品也被摔的满地是,场面很是混乱。

    赵成名势单力薄,空有打抱不平之心,想上前理论,又恐惹祸上身,连累了在家的老母亲,心里想着还是不要多管闲事得好。就在扭头刚要往回走的时候,听到一个老汉悲惨的哭闹声,让他停住了脚步,回头一看,老汉正在和官兵们为交保护费的事情纠缠着,过往的群众也驻足围观。

    赵成名从旁人嘴里了解到:这个老汉以前是个秀才,家道没落,平时就靠卖点字画为生,家里还有好几口人等着靠这点钱糊口。本来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就没几个人稀罕买这些个字画,所以老汉本身也没赚到啥钱,又怎么可能交得起保护费呢!但是官兵们不以为然,认为老汉是在故意滋事,结果对其拳打脚踢。

    老汉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一地的字画也被弄得乱七八糟,着实可怜。赵成名原本就是个正派的人,喜好打抱不平,见此场景,实在憋不住了,索性上前喊道:“你们这些当兵的吃着官家饭,应该爱护百姓才是,怎么能这么为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