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太皇太后撤帘,天子临朝听政(第一更)

    第645章 太皇太后撤帘,天子临朝听政(第一更) (第2/3页)

间挂着一道垂帘,以喻太后听政。

    而平日里处理政务的垂拱殿则不同,太皇太后从于西侧,而少年天子坐于东侧,至于大臣们则是分列两班。

    这就是为什么赵煦过去经常只能强忍无奈,看到一票大臣们喜欢撅起老菊花对着自己摇来晃去的原因。

    而大庆殿与紫宸殿则又不同,这两殿进深足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太皇太后一般都是坐于天子身后,两人之间以帘相隔。

    而大臣们在进入了大庆殿下,当看到了天子已然端坐在御案后,而身后那道垂帘依旧,不禁有些大臣露出了错愕之色,而还有一部份人则松了一口气,但是绝大多数的臣子却很清楚,元旦朝会这才开始,撤不撤帘,现在还早着呢。

    等诸位大臣入朝参拜之后,宣表官手捧表文,开始大声地宣读起了大宋天子向上天和全国臣民表明心迹的表文。

    等到这一切都结束之后,帘后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出人意表地清了清嗓子。“徐得功……”

    “老奴在。”徐得功心中一凛,赶紧大声地答道。

    “来,替哀家宣读这份懿旨……”高滔滔深吸了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了那份早已经拟就的撤帘懿旨,递给了徐得功。

    朝中的诸位臣们纷纷面面相窥,这一切,似乎所有人的心里边都不约而同的升起了一个念头,终于来了。

    随着徐得功那带着一丝颤音的尖细嗓音的响起,太皇太后高滔滔决意要撤帘不再听政,由已然大婚,代表业已经成年的天子赵煦临朝听政,主掌大宋权柄。

    当然,懿旨里边说的大意就是,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这些年以来,身体不良于行,已然没有办法再保证执掌大宋权柄这样高难度的工作。

    另外就是,如今的大宋天子,自九岁登基以来自今,一直都很勤敏好学,尊师重道,兢兢业业的努力学习着治政之法。

    至今已有多年,而今,天子已然大婚,大婚,那自然就代表着天子已经正式成年,按照大宋的常例,但凡天子大婚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