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章 (第1/3页)

    说故事悟道理

    (十)

    退避三舍未必退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历来令人耳熟能详,被人称为“仁德之举”的典范。笔者却不这样认为,“退避三舍”并不是利他,而是利己,是一种战略上的谋略。

    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遭献公夫人骊姬的谗害,被迫流亡国外,在历经卫、齐、曹、宋、郑等多个国家以后,来到了楚国。楚成王听说重耳来了,准备用国君的礼仪接待他。重耳很惶恐,认为那超越了自己的身份,不敢当。

    他的随行人员赵衰说:“你流亡在外已经有十余年了,小国尚且瞧不起你呢,现在,楚是大国而这样尊重你,正是一个大好的开端,你还谦让什么呀?”重耳于是以客礼会晤了楚成王。重耳在楚国,成王待他很优厚,他对成王也

    十分恭敬。有一次,成王问他:“你如果得以返国作了晋君,将怎样的报答我呢?”重耳说:“像羽毛、齿角、玉帛一类的财富,楚国不但不欠缺,而且用不完,我实在想不出可以拿什么东西来报答你。”成王说:“你说的倒也是实情,不过,你总可以想出办法来报答我呀!”于是重耳回答说:“我

    返回晋国后,如有幸作了晋君,倘若有那么一天,被迫不得不与你在战场上兵刀相见,我宁愿退避三舍(九十里)。

    他的这种说法被楚国的大将得臣(子玉)知道后,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对成王说:“大王待重耳那么好,他竟敢说出这样不客气的话来,真正的岂有此理,让我去把他杀掉吧!”成王说:“晋国的这位公子处境艰难,流亡在外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