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五章 (第1/2页)

    说故事悟道理

    (十五)

    方仲永的故事

    北宋王安石先生在他的作品《伤仲永》中介绍了一个叫方仲永的人。

    方仲永是江西金溪人,他的祖祖辈辈都以替人种田(也称隶农:自家没有土地,靠租种他人土地为生)谋生,因此他们家祖祖辈辈从来没出过一个读书人。他的父辈们也想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光宗耀祖。无奈家庭十分贫穷,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那还有钱和精力来培养读书人呢?因此方仲永从小就大字不识一个,一家老小都是文盲。

    等到方仲永五岁时,忽然有一天他哭喊着要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并且喊着要作诗。他的父亲感到很惊异,忙到邻居读书人家去借这些东西。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方仲永见到这些书写工具后,眼睛一亮,手握狼毫,落笔生风,才思敏捷,一会儿就写完一首诗。诗的内容是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与同族人搞好关系等内容。语言华丽,内容丰富,感情充沛。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颇有造诣的文学功底。

    方仲永一家人这下可乐坏了,在他们的眼里这孩子一下子就变成神人了。于是他们一家人(尤其是方仲永的父亲,这位老实的庄稼汉)就开始大肆宣传,说他们家方仲永一夜之间得道成仙,是李白成仙附体,看到任何东西都可以立刻做出诗来,而且做出的每首诗都能符合事物本身特点。

    于是乎,方仲永一时间成了金溪红人。哪家婚丧嫁娶,拜寿添子,主人都会“不惜重金”邀请方仲永父子俩出席,为酒席“增光添彩”。哪家酒席宴若请不到他们“爷俩儿”都会感到是一件憾事。

    这样过了几年,方仲永渐渐长大了,人们发现,方仲永的才华“大不如前”:反应也慢了,语言也不太华丽了,内容也有些枯燥了。又过了几年,人们发现,方仲永竟然一首诗也做不出来了。他的才华从此彻底“湮没”了。方仲永最终成为一个最最平常的人了。

    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人们(包括王安石他老人家也是这样)都会为“方仲永”感到惋惜。

    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古今中外大凡有大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没听说哪个是靠天资聪颖,“吃老底”获得成功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