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身寒门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章 出身寒门 (第1/3页)

    沔口本为汉州属地,自古陆陆相连,明成化年间汉江几经改道,故道淤塞,新河道将汉州一分为二,隔水相望南为汉州,北为沔口,更占据了汉江与长江两江交汇的形胜之利,本是芦苇遍地的沔口荒州由此因水而达,因商而兴,因人而盛。

    嘉靖二十四年,沔口仅有居民一千余户,至万历年间,首先是朝廷将湖广的漕粮交兑选在了此地,继而淮盐也在沔口转运,可不要小看这漕粮和淮盐的交易。自明以降,粮米多由川、湘运来,再加上本省部分州县运来的米谷,陕西及汉水流域贩来的杂粮,使沔口成为货源充足的米粮集散市场。时人称颂沔口为云、贵、川、陕、粤西、湖南处处相通,本省湖河,帆樯相属,粮食之行,不舍昼夜。由于地区差价大,汉口粮市上,除官方漕运外,私商云集,规模空前,贩米动盈千万。

    湘、鄂两地自古吃的都是淮盐。明万历实行纲盐法后,沔口就成了湖广淮盐分销大岸。

    由此分销出去的盐占了淮盐数量的一半以上,自清初每年约销三十五六万引,又带销引盐四万道,再加上在此转运的湖南盐引,共达七十七万余引。至乾隆初年,更达到九十余万引之巨,折合下来约三亿斤的吞吐量,其时沔口鹾商典库,有数十处之多,盐船傍汉水岸边停泊,逶迤数里不绝,以致“通津十里住盐艘,怪的河中水不流”。

    沔口乘着这两大行市的东风,商贾云集,百业俱兴,人口涌入,至清乾隆四十年时在编的户数已达二十余万,其中最为繁华也最是五方杂处之地莫过于沿江的聚宝街,鳞次栉比的店铺蜿蜒不绝,背靠千帆穿梭的船码头,临街各色门脸一字排开,沿着能并行双车马、光可鉴人的青石板路行去,什么蓝田室文房四宝、玉露斋熟食、罗天源帽、何云锦鞋、洪太和丝线、牛同兴剪子、王恒丰烟袋、罗明德牛烛、马公亮香货、叶开泰丸药、高黏除膏药、汪玉霞茶叶、大通馓子、狗肉豆丝、祖师汤圆,招牌与旗幌子遮天蔽日,叫卖声此起彼伏,挥汗成雨的行人操着南腔北调,往来络绎不绝,好一派繁忙的通商大邑景象。

    在穿梭忙碌的人流之中,走着一个优哉游哉的闲人,就显得有点格外扎眼了。此人十五六岁年纪,脑后拖着一根油光可鉴的辫子,顶上一个瓜皮小帽,额前插着一张纸片,遮着正午的阳光,一双眼睛虽然漆黑灵活,却带着几分慵懒,双手拢在袖子里,难得穿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