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私人订制》

    第一百二十七章 《私人订制》 (第2/3页)

怕冯晓刚自己也很少提这部电影。

    什么是诚意?诚意是姜闻在拿出100%功力拍了一部《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败后,又再起炉灶拿出100%功力交出《让子弹飞》,群众终于懂了,情愿把在《鬼子》、《阳光》、《太阳》欠他的票房都还给他;

    诚意是李安都大师成那样了还要花1.2亿美元制作《少年派》,光是一只老虎的CG就做了六个月;

    诚意甚至可以是陈恺哥,哪怕在《无极》里被馒头噎个半死,也要拿出拍《霸王别姬》的劲头拍出半部佳作《梅兰芳》。

    而《私人定制》呢?

    冯晓刚还是冯晓刚,汪朔还是汪朔,葛大爷依旧是葛大爷。

    资金比以前足、技术比以前先进。

    但是这个作品却是个残次品:创意是抄袭自己的,段子是抄袭网上的,故事是拼贴的,老本也吃《甲方乙方》的…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从内容上讲还是有它犀利深刻的地方,展示出了讽刺的胆量与力度,总体上讲也算是一部有情怀和担当的电影。

    就像冯晓刚自己说的:就电影的完整性来说,我给它打5分;就娱乐性来说,我给它打6分,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

    冯晓刚大概是再也回不去了。

    你是导演,不是教授,贺岁档扯什么批判性?

    还有一点,《私人定制》中的很多段子,早都在网络上传播多时,还能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愉悦么?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当年冯导的电影就有着一种蓬勃的艺术力量,它不断在创造流行语、引领和充实民众的精神生活;而现在,时势异也,位置换了。

    创造能力一旦大打折扣,其核心竞争力在网络时代被大大消解,便是自然的了。

    这年头想完全放松的看一部喜剧电影,怎么就这么难?

    对了,《私人订制》首映当天,华艺股票跌停…

    ……

    《私人订制》对冯晓刚的打击挺大的!

    你要说他是随便拍的,这部电影的拍摄周期也有接近两个月,耗资八千万——葛大爷和冯导两人拿了4000万。

    13年《私人订制》上映,冯晓刚一直到16年才拿出了《我不是潘金莲》,中间还跑去演了一部《老炮儿》…

    首先,冯晓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