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高俅冤枉 十二

    第771章 高俅冤枉 十二 (第2/3页)

三营,一营下辖三队,一队下辖三火,一火下辖三什,一什则有十名左右的战兵。

    也就是说,一火大约拥有30名战兵,一队大约拥有90名战兵,一营拥有270名战兵,一部有810名战兵,一将拥有2430名战兵——这仅仅是一线战斗兵的数目,还没有包括各级辅兵和指挥官的护兵、传令兵。

    其中一什的什长由府兵马兵(在军事机宜指挥的设计中,马兵只是一种级别,高于上兵)担任,而火长、队副和队正三级至少都是杂品武臣,从营准备将往上都是拥有官身的武官。

    另外,从队一级编制开始,都会配置数量不等的辅兵、护兵、传令兵。这些兵力都会有各级的副职,也就是队副、准备副、部副、副将直接指挥。

    部、将两级,则会配属军事机宜,以辅佐主官指挥和训练部队。

    在将一级,则计划配属用于侦察的轻骑兵营。现在马已经有了,就缺骑马的兵了……骑兵是不可能从府兵中寻的。而且现在开始训练也有点晚了,轻骑兵的活儿可真心不好掌握。

    除了骑兵和最基础的长枪兵之外,正在训练的府兵(包括那一万名老战斗府兵)战兵,还拥有刀盾和弓箭两个兵种。

    长枪、刀盾、弓箭三个兵种都会采取“纯队”的方式编组,队一级只有一种战兵,在营一级则采取混编。每个营都由一队长枪兵、一队刀盾兵和一队弓箭手组成。

    也就是说,弓箭手只占到府兵战兵总数的三分之一,远远低于其他宋军的七成以上。

    统万城头,童贯、高俅、薛嗣昌等人,都远远的在观看城下的新兵操练。

    说是新兵,其实也不是完全新的。为了加快训练的速度,高俅的军事机宜指挥拟定了“新老混杂”的办法。将10000名老府兵和不到15000名新府兵混合,编成了10个临时的将。

    因为这种以老带新,又有大批的军官、小武臣为灵魂和骨干,所以新府兵们进步很快,现在已经适应了严格的训练,也能服从命令了。

    夏季舒适凉爽的微风中,薛嗣昌轻轻道:“真没想到府兵还可以这样练的……十个将啊!如果配齐了辅兵和骑兵,怕是有四万多人了。若是用禁军,一个月光是军饷就得十万缗以上了!如果能将全国的禁军都换成府兵,一个月就能省去一百多万,一年就能省去一千四五百万缗了。”

    高俅头也不回地说:“府兵当然省钱了,想当年唐初的时候,年入才多少?要都用兵募还不把李世民穷死?不过咱们现在实行的府兵制也有不足……府兵只服役5年,而且还是从在家乡入伍时开始计算,把来去途中的日子也算进去了。真正能在军营里呆着的时间,也就是四年半。

    这兵得抓紧练啊!要不然什么都不会怎么用?而要频繁训练新兵,可就难为了武官和小武臣了。个个都得是好样的,要不然是支撑不了军队的。

    咱们的这个府兵,是省兵不省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