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学在哪里 下(700月票加更)

    第171章 大学在哪里 下(700月票加更) (第2/3页)

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门类,一所大学就有了……当然,还需要很多教育经费,不过这对武好古而言,似乎不是什么问题。

    对了,截止11世纪,中国还没有谁系统总结出“科学方法”。但是只要有了大学,有了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和场所,总结出“科学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就是必然的结果。

    “还有一位奇人,”米友仁这时又记起了一位宋朝大科学家,“太子少师苏子容……他的《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也是奇书啊!”

    苏颂!

    武好古马上想起来了,这个人发明了个钟表擒纵器,被英国人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谁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重视自然科学的?

    至少在宋朝哲宗年间,就同时存在过沈括、苏颂和李诫三位大科学家。

    对了,还有一个燕肃燕龙图也是个科学家,而且还是个画家兼科学家,著有《海潮图》,制造出了记里鼓车,莲花漏(计时装置),其中记里鼓车在画院里面还存有实物呢。

    另外,还有一位以活字印刷术名留后世的毕升……

    可以说北宋时期中国,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处于高峰,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拥有巨大的成就。

    相比西方灰暗的中世纪和已经开始没落的阿拉伯,眼下的北宋,正在释放耀眼的光芒。

    可是这光芒,却是昙花一现,就在女真和蒙古的铁蹄之下,化为灰烬!

    不行,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出现了!

    武好古已经有点压抑不住心里面的激动了。

    他原本就有开办大学的设想,不过他并不知道该怎么把一所大学撑起了。因为他自己不是理科生,他就是一个艺术生,肚子里那点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不够一所大学使用的。

    而且他掌握的是后世起源于西方的科学知识,和东方科学并不是一个体系……你这个东西拿出来,人家看不懂啊!

    比如一个化学公式写出来谁认得是什么啊?

    还有许多化学元素、数学和物理的术语,东西方的名称都不一样。

    武好古必须把那些他自己都记不全的后世自然科学的知识,都变成宋朝人能看得懂的语言文字,才有可能支撑起一所小小的大学。

    而现在,有了《梦溪笔谈》、《营造方式》、《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等等宋朝的科学书籍,开办大学就容易多了。

    只需要把这些书籍“拆开”了,分门别类整理成系,一所类似近现代模式的大学不就有了?

    可别小看这种分门别类的大学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为很少有人可以像沈括这样涉及那么广泛的——其实沈括的学识也有杂而不精的问题——必须要分成诸多门类,然后才能集中精力钻研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