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枢密院兵学司

    第285章 枢密院兵学司 (第2/3页)

在外城,没有个十万二十万的也拿不下来的!在国初的时候,能够得到赐第的功臣倒是不少,如今却是很难了。

    “至于差遣……章卿,你说要不要给一个?”赵煦又问。

    章惇道:“应该给个差遣,慕容先生是大才,辽国不用,到了我朝岂能投闲置散?”

    赵煦点点头,耶律洪基不用慕容忘忧是因为他昏庸无道,自己是明君啊,怎么能让慕容忘忧吃闲饭呢?这样岂不是显得自己和耶律洪基一样昏庸了吗?

    “该让他去做甚事情?”

    章惇奏道:“臣以为该为慕容先生增设一职。”

    “增设何职?”

    章惇道:“增设判武学事。”

    武学在宋朝是个基本很低的衙门,属于国子监的管辖之下,由武学博士管辖,根本没有“判武学事”或“知武学事”这样的差遣。

    “判武学事?”赵煦一听,就知道章惇想要改革武学了,“章卿是想改革武学吗?”

    “正是,”章惇说,“欲练精兵,必先择良将,而择将不如育将。武学之设,本就是为朝廷选育良将,可是二十余年来未闻有良将出自于武学,因而需大加改进方可成事。”

    赵煦轻轻点头,慕容忘忧献上的练兵之法的核心思路,就是“队长小包干”,而训练队正,同时总结一队一部的组建训练运用之法,又是核心中的核心。而最合适承担训练队正使命的衙署,自然就是武学了。

    不过由国子监管着的武学开张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可是却没有培养出一个有用的武官,完全是个尸位素餐的衙门。

    为此章惇早就想加以改革了,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改革,于是就把武学撂一边儿了。

    现在慕容忘忧(其实是武好古)给他出了个“学生教老师”的主意,一下子就解了武学教不出军官的尴尬,武学的改革自然就要提上日程了。

    “章卿想如何改革武学?”赵煦感兴趣地问。

    “陛下,臣以为首先应该由枢密院管辖武学。”章惇说,“否则一般西军的悍将招入武学,国子监可管教不了。”

    武学是军事学院,由相类于教育部的国子监管辖本就不妥当。做国子监祭酒或知国子监事的文官大多是饱学鸿儒,可是对军事往往一窍不通,自然管不好武学。

    相比之下,宋朝担任枢密使和知枢密院事的官员,哪怕是文官多少也是知一些兵的。

    此外,枢密院本身是管军的,也只有枢密院有办法凑齐四五百个会打仗的学生来教老师……国子监可没地方去找那么些小武臣来念书。就算由枢密院和兵部找来了,国子监的一帮大儒也管不了啊。

    国子监现在连死读书的太学生都管不大好,要是再来一批杀人放火的武官,那还怎么得了?

    可枢密院就不同了,那些小武官敢不听枢密院的话是可以杀头的!国子监能杀谁的头啊?而也不能给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