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科举界的旗帜

    第361章 科举界的旗帜 (第2/3页)

书五经作为大学入取考试的内容。将所有的读书人中,比较努力,也比较聪明的人选出来。让他们进入大学,而大学就不必再教四书五经了。

    四书五经的牛角尖还是留给专业搞学术的人去钻吧,要做官从政的人还是要学点实用的知识。

    入了大学之后,生员们应该学算学,学工学,学商学,学法学,学政治外交之学等等的实用之学。大学毕业后再根据所修的科目去做相应的官,这才是人尽其才,学有所用。

    而大学的教育费用,完全可以由朝廷负担,连生员的生活费用也可以由朝廷拿出来。

    当然了,军事教育是必须搞养成的!四书五经读到一大把年纪再进军校,拉弓骑马扎大枪这些体育项目还学得了吗?

    在人类历史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部分交战国还都保留着少年军校体系,其中苏联的少年军校体系一直维持到俄罗斯联邦时代。

    而大宋的军事教育体系,同样应该官办。因为那些将门资本家和将门艺术家已经完全指望不上了——宋朝军事体系崩坏的根源也不全在重文轻武和以文御武。开封将门其实地位不低,也不需要去跪舔文官,而文官本身也是开封将门的一个来源。开封将门的朽坏,才是最直接瓦解宋军战斗力的原因!

    而开封将门朽坏的原因,在武好古看来就是缺乏一个官办的贵族军事教育体系。由于大宋禁军的根底是以城市工商业为经济基础的“世兵集团”,而不是以乡村庄园为经济基础的“门阀集团”,所以他们更容易“朽坏”。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朽坏,而是从“武士”变成了资本家和艺术家了。

    实际上,这种转变也是将门家庭教育的失败。既然将门已经失去了培养良将的功能,那么朝廷就应该承担起责任。用官办的少年军校和军事学院为大宋批量培养贵族军官,而政治上可靠的开封将门只需为少年军校提供生源就行了。

    所以眼下的惶惶大宋想要得救,就必须把宋朝目前公平但无用的“考试体系”改变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培养有用之才的教育体系。

    而有可能完成大宋考试体系向教育体系的改革的那个人,现在就在撷芳楼里面等着武好古一块儿去喝花酒。

    在原本的历史上,赵佶治理天下时,就曾经那科举制度开过刀,一度还用官学体系取代了科举。虽然这次“废科举”的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这起码说明赵佶和当时担任宰相的蔡京都对北宋的科举制度非常不满,希望进行改革的。

    只是他们始终脱不出四书五经的局限,因此废除科举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在这个时空,能有一本《文曲星》杂志作为科举界的旗帜,来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方向。

    大宋,或许就得救了!

    ……

    “大郎,撷芳楼到了。”

    武好古耳边响起了高俅的声音,大宋最大的妓院撷芳楼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