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代汉者当涂高

    第三百零二章 代汉者当涂高 (第3/3页)

活动。不少世家子弟纷纷投靠出仕,益州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世家归心,齐心协力共佐汉室的局面。

    但在诸葛亮看来,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今年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算来正好是在庚子年。曹丕篡汉建魏,后汉灭亡,汉室的大旗就要散了,而张裕的预言,似乎眼看就要实现。

    眼前的这般局势,说是生死存亡之秋,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当此之际,为匡扶汉室计,为心怀忠义之士计,必须要有一位身负天下名望的宗室挺身而出,克成大统,重整汉室旗帜,引导天下臣民秉持正道,扫讨凶逆。

    于是,三日前的一次朝会,诸葛亮便与太傅许靖携手劝进,直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皆劝汉中王即汉帝位。

    刘备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自此称病不出,再不召见群臣。

    那一日的劝进,犹如瓢泼大雨倾泻入水面,一下的将表面的平静打破,露出地下那汹涌的暗流来。

    其中,部分益州籍贯的官员和部分荆州籍贯的官员更如炸了锅一般沸腾起来,不少臣僚纷纷上书,反对汉中王称帝。

    其中名望最高者三人,分别是尚书令刘巴、益州前部司马费诗,以及主簿雍茂。

    而这三人德高望重,身后各有一拨势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骑墙派今后的言行态度。

    自古名正则言顺,正确引导朝堂上的舆论向来很重要。故而朝廷对三人的处置,必须要慎之又慎。

    诸葛亮早就写好书表,只是这几日来,刘备一直闭门谢客,两人已有数日未见,对此,他不免有些担心。

    益州的冬季昼断夜长,当他处置晚一日的公文,抬头望天,日头早已西斜,不知不觉已到入暮时分。

    这几日晚上,他都要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两位重臣商议劝进之事,今日自也不例外。

    正要起身更衣,门外忽走进一名传来的宦官,垂首道:“禀军师,汉中王有请。”

    诸葛亮精神一震,心道,主公终于想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