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第十六章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第2/3页)

    守门的兵卒当即开了大门,将姜维一行人恭送出去。

    时下日头尚早,晨风和煦,并无燥热之感,路上一马平川,行人也是不多。姜维等人精神振奋,一路上说说笑笑,向南行去。因马力足健的缘故,一行人马不停蹄,脚程极快。

    行出十余里路,便进入秦岭山脉西延伸段。正值夏日,野花茂草,目之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青山,越行到山脉深出,越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景。

    复行出二十余里,出了山道,进入一片河谷地带,眼前情形却又为之一变,惬意景象再无,凄凉之意顿生。

    河谷地带土地肥庾,本是上佳的聚居开垦之处,姜维等人一路上确实见了不少村落庄子,只是眼下都已是废弃。

    天下久经战事,乡野百姓动辄被各路豪强拉丁入伙,或被抢夺粮食物资,没了男丁和口粮,剩下的老弱病残又能坚持多久?有路子早已投奔他处,没路子的便只能在原地哀嚎等死。

    自董卓起兵至今三十载,后历经马超、韩遂起势,又有羌氐叛乱不止,因此除了大城巨邑附近尚属平安,稍远一些的乡野村庄早已消亡殆尽了。

    其实何止天水一地,天下诸侯林立,但凡兵锋所至,乡野民间皆已是十室九空了。

    姜维一行人所见,村落附近尽是山包似的小土堆。原是乱世时死人多了,便用草席一圈,草草一埋便已了事。这还算是好的了,一路上也见有不少白骨,半陷在土里,半露在地上,连个收敛尸骨的人都没有,当真凄惨莫名。

    姜维面露不忍,叹道:“昔日魏王讨伐董卓时曾做《蒿里行》,诗云: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应是见了此情此景,今日我心有戚戚然也。”

    马钧也叹道:“天下苦战久…久矣,也…也不知何年何月方…方得始终。”

    他二人走南闯北倒,眼下只是感慨一番,其余四人向来只在冀城附近走动,甚少到外间活动,从不知人间艰难至此。尤其是两位妇道人家,显是受了惊吓,皆蜷在车里,泫然欲泣,再不敢往外看。

    众人赶了一会儿路,已近中午,日头有些毒辣,不免有些饥乏。姜母怕冲撞到怨灵,不愿到破败的村落里歇息,便找了一个阴凉的林子,停车休憩。

    杨氏取了干粮清水,分由大家食用。姜母食欲不振,在姜维细细服侍之下,这才粗粗吃了几口,又喝了好些清水,幽幽道:“眼下生灵涂炭,只盼刘皇叔是一位有道仁君,也好早日结束这般世道。”

    马钧吃完最后一口饼子后,举起水囊正在喝水,忽听到姜母提到刘皇叔,惊愕之下差点把口中清水喷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