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联合造船

    第九章 联合造船 (第2/3页)

半点用,实际上就意味着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颇有“官不聊生”感觉。

    之所以进行这种高压,是孔蒂尼对意大利造船业的毛病看得很清楚:设计一流、材料二流、速度三流。在主要大国中意大利建设军舰的速度比较慢,与其说是国家实力不足、财政不足,倒不如说是意大利工业体系和管理规范出了问题——小批量建造过于追求个性化与风格,平时施工又流于表面,效率不高,导致速度快不起来。所以他必须在管理和作业效率上下功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散重组,让德国工人、德国设计师和工程师们进场。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德国人监理管理意大利工段,意大利人监督管理德国工段——德国伏尔铿船厂收入联合船厂麾下后,这样的交叉互换更为频繁,意大利人的作业效率和认真劲就能跟着上来了,事实证明意大利人不是不能提高效率,只是以前管理太松,现在有德国这个对比器,很容易出效果。

    除了管理规范,技术规范也在加紧调整。意大利型号多是有体制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意大利造船厂多且规模不大,大家各自为战达成不了一致;另一方面是大家都有设计师挖空心思想要搞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以至于千奇百怪的设计都有,干得好当然漂亮,干得不好就是大型小白鼠——全世界只有意大利人最喜欢这么标新立异追求设计感。孔蒂尼一直认为这种做法很操蛋,时装当然要这么玩,那些东西每季都要更换,不设计如何能捞钱?可飞机、军舰、坦克那是要用很多年的,总是这么折腾换谁也受不了啊。

    当然技术也是实力的体现,意大利受制于工业实力不足,比如舰炮、装甲生产能承担的公司不多,大家都等米下锅,一个模块会拖累整个模块。孔蒂尼只好再次动用联合集团的能力为意大利寻求突破和有效配套:比如联合钢铁与德国克虏伯合作,在渗碳装甲钢领域取得了进展同时扩大产量——这种东西克虏伯其实也不太想给,问题是这个不给其他订单拿不到,再说渗碳装甲到现在已不再是顶尖科技了,所以最后还是咬牙给了;又比如给安萨尔多公司下命令,要求他们在381mm舰炮的基础上开发406mm舰炮——嗑药也可以。

    当安萨尔多方面代表表示海军目前没这个开发计划,疑惑地问用在哪里时,可把孔蒂尼给气坏了,拍着桌子训了代表足足半个小时,核心意思就一句——“海军没有我就不能造了?连我说话都不管用,你们还想听谁的?”,第二天这个敢打总裁脸的代表就被撸掉回家养老去,安萨尔多公司高高兴兴地接过了开发任务并提出预支100万美元研发经费的请求,孔蒂尼大笔一挥直接给了120万,并冷冷说道:“1935年之前,我要看到406mm舰炮成功且造出不少于20根炮管!另外,研发过程必须保密,我不想让人知道我在捣鼓这个玩意,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