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谁使落日再中兴

    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谁使落日再中兴 (第2/3页)

八县复其半,军势大振。宝庆的张虎、衡山赵瑶、司空山的张德兴、傅高等,皆举兵起义遥遥呼应。

    元廷的江西都元帅兼参政塔出接连北撤,退守江州、抚州等主要城池,赣南、闽西一带遂皆为文天祥部所有,形势一片大好。

    至于漂泊海上的行朝,一开始在潮州落脚,又到惠州,后来则辗转到一处名为“官富场”的旧盐场,建立行宫,暂时安稳下来,并且顺带收复了沿海几个无人驻守的州县。

    还有南方最大的城市广州,也传来好消息。

    起初,广东经略使徐直谅因为宋室破灭,听说临安城里太后皇帝都降了,就派人往元营纳降。但后来福安府行朝建立,诏书传来,徐直谅又决定改变主意拒绝投降,并派兵与前来接收的元军交战于广州城外的石门,结果宋军大败,徐直谅弃广州城逃跑,元军进占广州。

    不久后,行朝南下潮州、惠州,以江西制置使赵晋、副使方兴谋夺广州,正逢东莞县民熊飞起兵抗元,新会县令曾逢龙也拉起一支乡兵,便与行朝军队合攻广州城,重新控制了广州。

    ……

    兴化大捷!

    泉州大捷!

    雩都大捷!

    广州光复!

    捷报频传,大宋朝已经多久没交这样的好运了?

    这是天不灭宋,中兴可期啊!

    行朝君臣弹冠相庆,在长时间的漂泊之后难得过了一个祥和的年。

    转眼到了景炎二年的元月,小朝廷传旨慰劳仍旧忠于大宋、坚持抗元的各地臣民,当然也少不了对有功之臣的封官加爵。

    说起来近期的几次大捷多半都是张镝的功劳,又有陈文龙这样的当朝参政为之背书,谁也没法否认的。况且行朝也太需要树立一个正面的典型来鼓舞人心士气,于是张镝被连升几级,就地任命为泉州知州、沿海制置使,几乎与当年的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