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四)

    第二百四十二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四) (第2/3页)

官儿。现在这位年轻的上司非但没指出他曾经投降的过错,反而一并表扬了他“坚持操守”,真是不好意思呢。

    惠安知县赵仲臣也把头低了下来,一张老脸也不知道红没红,他的辖区靠近兴化,当初听闻元军大举南下,他可是提前写好了降表的,只不过元军败的太快,还没机会送出。被张镝一夸,哪怕脸皮厚也不免觉得有点尴尬,为缓解尴尬,他便接上话头,抛回一顶高帽道:“府君英明神武,连克丑胡,实乃大宋之幸,泉州万民之福啊”

    “实乃泉州万民之福!”其余几个知县各怀心思,也连声附和,拍马屁嘛,要拍一起拍咯!

    张镝是务实的人,真不大适应这样吹吹拍拍的氛围,笑着摆手道:“诸位过誉了,尽忠王事,乃臣子本分!而今北虏盘踞闽北,旦夕可至,我泉州上下需同心合力,抚民生、修守战。本州正欲求问诸位贤令尹,或有治民强军的建言,还请不吝赐教,若有需要本州的地方,也请说来。”

    张镝要拿稳泉州,取得这些亲民官的支持也是必要的,为此让出点好处也无不可。无利不起早,谁会白白听你的话呢,他也知道各县的形势困难,如果提出了要求,不说有求必应,也会尽量满足,先给点甜头,再让你做事,那么万一做不好了也有理由追究责任。

    “禀府君,日前北虏过境,四下打草谷,下官县内破家三千余户,上万百姓流离失所,但常平仓已空,无力赈济”既然说到了正题,那就赶紧提要求吧,南安知县康渊抢先开始诉苦。

    “我县为防北虏,募乡丁义勇五百人,至今无钱发饷,士卒离心,眼看就要散去”这是德化知县吴一鸣也来哭穷。

    “近来盗匪四出,县民多被残害,乡兵弓手无力进剿,恳请府君带兵”这是安溪知县赵必练来求兵马的。

    “府君,我县亟需”“我县祈盼”

    口子一开,七个县争先恐后,或要钱、或要粮、或要物、或要兵,或者什么都要。

    看来,都没把自己当外人,有好处就使劲的要。摊上这样的下属可真是无奈,但谁让张镝财大气粗呢!

    自从宋室倾危,朝廷自顾不暇,地方上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上头没人管,下面百姓也变得不听话,连税都未必收的上来。日子一难过,有的挂印逃跑,有的骨头软就投降了,剩下的也是苦苦支撑,像泉州这样七个县的主官都还全乎的情况已属难得了。

    对张镝而言,这七个知县属于鸡肋,没法要求他们像中兴社那么忠于自己,却也没理由直接撤了换成自己人。说他们没用吧,倒也有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