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五)

    第二百四十三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五) (第2/3页)

今年的秋粮都没上来,城里那三瓜俩枣早就榨不出什么油水,差爷们几乎失去了外快的源头,日子难过的紧。

    这日晋江知县赵瑶召集僚属,第一个重要的通知就是要把衙门里积欠的薪俸结清了。听此消息,阖县的文武差吏,不管是告病的、休假的、在外怠工的,全都赶回衙门里来,估计晋江县衙的人手这两年都没这么齐过,这就是发钱的魅力吧。

    赵瑶说话算话,不仅给僚属们发了六个月的欠薪,还多发了一个月的奖励,几百个大小吏役,一下子上万的银子就去了。属吏们拿了钱,个个欢喜,干活也就带劲了,连夜赶做清查田亩、编牌甲、练材勇的章程,一一分派,还要与州衙派的人互相对接合作。知县可是说了,他们今日发的钱,全是新任张知州所赐,要晓得感恩,同时还有那三百个大兵,提着刀、扛着枪,也是州衙下来的,大兵们跟着差役们奔走,或者又像押着他们,这不仅是护卫,还像是监督呢,谁还敢三心两意。

    晋江县城内管理三隅,城外共有五个乡,二十三里,各隅长、乡老、里正也都被县衙召齐,要求他们做好配合。乡老、里正们不是朝廷命官,名义上是百姓当中选出的德高望重之人协助县里管理地方,实际上未必有什么权力,其影响力完全要看与五大家族的关系如何,但至少具有一个传声筒的功能,可以把官方政令挨家挨户的传达。

    “二爷,今日县衙贴了布告,要在全县编定牌甲,训练材勇,还要搞什么全民识字……”晋江县东郊的安仁乡乡老名叫曹祖荣,本身又是五大家族当中张家的一名庄头,平日帮助主家管理佃户和收租放贷的生意,能坐上这个乡老位置也是主家的抬举,当然得跟主家一个鼻孔出气,所以前脚被县衙召集议事,后脚就颠颠的跑到张家在晋江的别院,向张家二爷张崇义一五一十的汇报了县衙议事的内容。

    “这恐怕又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知州老爷想出的主意,州里不是前阵子就派人下来了吗?结果如何?我看这事他搞不成!”张崇义悠闲的呷着茶水,觉得曹祖荣汇报的不算什么重大新闻,不久前早就听说新知州派了不少人下乡组织牌甲、团防,但没得到他们这些大家的支持显然是不可能办成的。

    “二爷,这次或许没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