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国的凝视(四)

    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国的凝视(四) (第2/3页)

下来等候选官,三人就此分道。宋亡之后,张、康在东南沿海做出一番大事,叶李却黯然回到富阳老家耕读为生。

    叶李才华横溢,但在宋不过是个国子监生,既使后来与张镝、康棣同试恩科,赐同进士出身,释葛之后也只是个从九品的迪功郎。

    留梦炎是衢州人,叶李是富阳人,如果扯得远一点,还可以算得上是老乡呢。留梦炎出山降元的时候,曾经顺着衢江乘船路过富春江,屡次听接待的地方官颂扬叶李的大才,当时州县衙门和侍御史都在访求遗贤,争相荐举他出来做官,只不过都被叶李拒绝了。

    在留梦炎看来,这叶李简直是天上掉下来送给他的挡箭牌,实在没有比这人更合适的了。请皇帝下旨给叶李封官,再去招降那姓张的,假如叶李拒绝那就是欺君,是他不识抬举,罪不在自己。如果招降成功了,那么自己就相当于给新朝贡献了两位人才,大大的功劳。想到这里,真有一点小小的得意呢!

    忽必烈听留梦炎将张镝与叶李的渊源讲了一遍,果然同意所请,当即下令招叶李入朝,留梦炎自去拟旨不提。

    ……

    临安。

    董文炳上了请罪表章以后,就安排好各项防务,让福建路总管王积翁镇守福州,自己回到临安等候朝廷的处分。

    这一等足足等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大都与临安之间三千多里路,毕竟太远了,八百里加急要走五天,朝廷的决议再用圣旨传回就更需要时间。

    董文炳虽然照常处理着各种军政事务,但总是难以集中心力,就好比是等着那一只迟迟不肯落下的靴子。

    当传旨的官宦踏入临安行省衙门的时候,董文炳的内心忽然变得很平静,一下子觉得放松了许多。该来的总会来的,不论来的是什么,他都已准备好毫无怨言的接受,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却辜负了皇帝的信任,打了这么大的败仗。他心甘情愿接受任何严厉的处罚,唯一所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