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

    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 (第2/3页)

,做成酒杯,用来在各大宴会上饮酒取乐。

    对于宋人皇帝陵寝的遭遇,姚枢说不上同情,因为他忠于的是大元,感念的也是大元皇帝的知遇之恩。只不过此事与他的儒家理念不符,因为杨琏真迦的举动丧心病狂,只会加剧江南人民对圣朝的抵抗,尤其将前朝皇帝的头骨做成酒器,实是让人难以理喻的事情。而这些事却得到了皇帝的默许,是否更可以从侧面说明,自己所追求的仁义治国的理念已经破产了呢。

    姚枢已是个七十七岁的老人,即便看到这个帝国正往他所不希望方向偏行,但很多事他已力不从心了。

    今日离开,应当不再回,姚枢有些落寞,不仅是年华老去的落寞。

    皇帝最终还是给他留了尊荣,准许他辞去中书省的职务后,仍旧给他留了翰林学士承旨的名分,随时愿意听取他的奏言。

    临行前的最后时刻,皇帝又问了姚枢一个问题。

    “四方未定,江南人心思动,该如何治理?”

    “唯以仁德置之!”

    这个问题似乎在很多年前皇帝就曾问过,姚枢的答复也是一样的。

    皇帝没有再说话,不知是认可还是反对。

    忽必烈,这位皇帝总被称赞为宽厚仁慈,确实是念旧情的。

    姚枢走了,这个追随几十年的潜邸旧臣走了。哪怕是跟了多年的老狗,总也会有点感情。

    当然,汉人总是很多的,走了一个姚枢,又会有千千万万的汉臣来。

    比如留梦炎,比如叶李。

    留梦炎虽然恭顺但并不怎么讨喜,叶李年轻而有才华,是值得用的。或许两个人加起来就能顶的上一个姚枢吧。

    前两天叶李回来复命,泉州的那个人并不接受他的好意。

    汉人臣子们总是劝他宽仁少杀,但也总有那么些汉人冥顽不灵,宽仁解决不了问题。像文天祥、张世杰、陈文龙,还有那个张镝,如果他们都愿意归降于大元,皇帝当然愿意宽仁,也愿意给他们充分的待遇,但既然他们选择顽抗,那就只能用更严酷更有效的办法。

    “宣阿合马来!”

    与那些听话的儒臣比起来,要论做事的成效,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