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来(二)

    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来(二) (第2/3页)

  这声势,果然不一般,十门小小的火铳就有这样的效果,也难怪泉州的那支兵马能够打胜仗了。

    这一轮简单的演示,皇帝大体还是满意的,但当靶场上的铁甲被取回来以后,却发现了问题。

    十杆火铳的射击距离都是五十步。五杆样品射出的铳丸全都破甲,透过草人从甲胄后方飞出去了,但五杆仿品却只有一杆勉强穿透甲叶,铅子留在了甲胄的内衬里面。

    为什么看起来毫无二致的火铳威力上差这么多?

    这也是阿合马一直焦虑的事情,目前猜测的原因可能是火药的成分和铅丸的大小重量配比的问题。宋军的火铳不知为何大小形制如此精准,很可能是出自同一个模型。但元军不可能拿到宋人的原模,就算最熟练的工匠用最精确的失蜡法也没法做出完全一致的仿制品。

    实际口径或多或少有些差别,与宋军用的是相同的铳丸和火药,威力则差了更多。阿合马可能不知道气密性这个词,但也多少意识到铳丸和火铳必须完全匹配的问题,下一步可能就想到陶范法,要使用相同的模型了。

    而且宋人火药配比似乎也有不同,尽管元军的工坊也依样模仿宋人的药包,重量全都一致,而且也压实做成颗粒样,但试验后发现火药的爆燃性始终比不上宋军的样品。

    阿合马很清楚,他的这位皇帝洞察一切,铳炮场和火药工坊都必然随时受到监控,他不可能隐瞒火铳威力不足的问题,不如坦白承认不足,还能有改进的机会。

    皇帝当然有些不高兴,不过现在至少实现了火铳的从无到有,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只要大元同样拥有这样的利器,宋军就没法完全依仗了。就像大元的水师一向来比较不足,但还不是把宋军打的落花流水吗?铳炮这样的神兵利器既然已非宋军独有,那么大元显然就能轻而易举的打败他们。

    蒙古人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一边征服,一边向他们的征服者学习,这才能不断的保持强大。

    铳炮二字,有铳还要有炮,由于没法得到泉州宋军的火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