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红巾的反贼(三)

    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红巾的反贼(三) (第2/3页)

    山阳城外数里,义军大帐之中正爆发了一场不小的争执,原因是山阳城一时难以攻下。两位特派员邢四、吴光联合起来向统帅姚大施加压力,要求分兵,让各副将各带一支兵马攻打别处州县,以求迅速的扩大实力,但姚大认为这根本不可行。

    一路势如破竹的义军碰到了第一颗硬钉子——山阳城,本来义军的策略是不攻坚城、不打硬寨,能破则破、不能则走。但山阳是渡淮以后的第一城,关乎义军的进退,也关乎义军的声威,毕竟多少个小县城也比不上一个淮东总管府有分量。更关键的是,作为总管府驻地的山阳,有两千多兵马,其中还包括五六百骑兵。这些兵马看着不多,却着实可以让人吃点苦头,要是能一鼓作气打下了还好,要是打不下,那么后路就堪忧了。尤其是那几百骑兵,衔尾追击,不断骚扰,足可以让几万辅军、壮军们崩溃。

    山阳城如果拿下,这几百匹战马到手,那么形势就完全不同了,义军马上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性。

    姚大对战马当然是非常眼馋,所以哪怕冒着风险也要攻下山阳。但围攻了两日,并没什么进展,队伍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按照邢四、吴光等人的意见,要么撤围出走,要么分兵他处。否则,这几万人顿兵城下粮草补给怎么解决?每天几百人死伤逃散,兵源如何补充?总理要求的战略目标又如何实现?

    当然,邢四和吴光也并非完全为明面上的理由,他们还有自己的考虑。作为总理亲自授权,从本部来的特派员,即便不能凌驾于诸将之上,至少与姚大、瞿根都是平级。但他们当初北上时只带了几个亲随,几乎是空手而来,到了紧要的时候那个特派员的名号就不管用了。像这次起事,姚大被总理任命为统帅,邢四、吴光和瞿根一起被任为副将。瞿根有两三千训练有素的盐丁为依仗,是实打实的副将,甚至能与姚大分庭抗礼。邢、吴二人却只是背一个空名,整个中军里头没有一个人听命于他们,被姚大打发着管理壮军和辅军去了。

    姚大这个人江湖出身,做事喜欢直来直去,平日里倒还好,对特派员还有基本的尊重,容许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