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势

    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势 (第2/3页)

亲军扩至十万,各地材勇改编的禁军不下三十万,加上梭标队、地方义勇,以及敌军中俘虏、投诚、起义而来的团练兵马,堪战者足有五十万之数,与元军相比已在同一个量级上。战斗力更是今非昔比,尤其长江水师和中兴水师两部水师力量五万多人占有绝对优势,单列出来的火炮部队和火器部队也所向披靡。即便是过去最为弱势的骑兵部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五千到一万再到两万、三万,在实战中越打越精,越练越多。以武装商船开路,从北方走私战马的通道已然越开越大。只要有足够的马匹,吃苦耐劳的汉家儿郎也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骑兵。

    其次,在经济实力上,宋元双方也发生了翻转,张镝不断的努力将战线往外推,从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最大可能的将战争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在国内轻徭薄赋、大兴水利,注重休养生息,两浙、两江素来都是鱼米之乡,闽粤亦有渔盐之利,又有中兴商社这样半官半民的强大经营组织,短短几年,南朝的经济不论粮食还是财赋都呈指数级增长。

    反观北元,阿合马在时就以钞法洗劫民财,遍布全国的色目人敛财官员无节制的搜刮民脂民膏,巨量的财富不用来发展生产,全用于上层贵族穷奢极欲的挥霍中。加之穷兵黩武、无止尽的扩张,南北连年用兵,民不聊生,府库钱粮早就已经入不敷出,只得滥发无准备金的宝钞饮鸩止渴,民生日竭、财赋日颦,于是再发更多的宝钞补救,如此恶性循环。在重重压迫剥削下,每天都有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或者逃往南方,两边此消彼长。

    再次,对于宋元两国各自的国内统治力上,更是天差地别。张镝治下的宋国用的是中兴社行之有效的牌甲制和三级兵制等一系列严密的组织形式,加上识字班和中兴公报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最主要的是一个相对公平合理并且稳定的社会环境,让民众形成很强的凝聚力。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大宋,千万民众可以快速的转化为百万武装。

    至于北元的统治力就不敢恭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