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屯驻吕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

    第十八章 屯驻吕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 (第2/3页)

唯一的缺点是没有险要地势可以凭借。不过在张镝的计划中吕宋中南部平原地带本就作为大后方,以发展生产为主要目的,时机成熟后则可以在北部择地建造要塞坚城,因为预想中的敌人也基本只会从北边来。

    实地踏访后选定一处临河的小坡作为建寨地点,此地并无土人的建筑或农田,而且现在张镝有二十五条船,下船来的人足有一千五百余,人多势众,也就不必过于谨慎地征求土人的意见了。

    本寨仍旧采用与自新寨类似的竹木结构,只在关键部位磊上土石加固,这固然是就地取材节省工时的好办法,只为尽早立足而已。一千五百多的青壮建设起来自然很快,不过五六日,寨子主体已经告成。形式与自新寨也很像,只是略大些,总的是一个由几十间房子组成的大正方形,四面都有十几间,最外围仍围上木栅栏,栅栏外挖沟,外观看起来就如同一座竹木结构的土楼。

    寨名定为太平,是希望后方的这个寨子能够太平的意思,也有这个地方四面都是大平原的含义。

    至于吕宋岛太平寨的留守人员,也费了一番思索。现在船队中人员组成还是比较杂的,其中有庆元和泉州招募的水手共八十余人,昌国带来的士兵六十人,广州俘获的蒲家船员七十八人,安南救下的老兵一百零二人,真腊俘获的土生唐人一千二百余人,共计一千五百余。经与船队中各派人员商议决定,将早先俘虏的七十八名蒲家船员和二百名土生唐人留下驻守。规则与自新寨一样,不留船只,待这些人改造表现好了才有可能轮换。

    由于先来后到的缘故,各派人马其实是不太平等的。昌国带来的士兵自然是张镝最信赖的力量;两地招募的水手也对张镝比较亲近尊敬;安南救下的老兵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对张镝心怀感恩,忠诚不成问题;蒲家船员虽是俘虏,但已对张镝越来越认同,土生唐人来后,更加不把自己当下等人和外人了;最后是人数最多的加入最晚的土生唐人,除了敬畏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心思。

    虽然张镝在队伍里崇尚平等,哪怕对俘虏也以诚相待,但下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