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规模小成 澎湖岛建复兴社

    第二十一章 规模小成 澎湖岛建复兴社 (第2/3页)

    参会的主要是各队的队长以上人员,包括张镝船队中各编队小队长以上,泉州货栈的掌柜、账房,澎湖屯田寨和流求自新寨的小头领以及淡水河港商铺的负责人等。

    几日后,正是五月中旬,三地参会人员准时聚齐,现在三地共有一千五百余人,参会的小队长以上的头领足有一百多,人员增加那么多,经营的策略自然也要相应改变,需要建立一个制度了,张镝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已拟定好了计划,与刘石坚、李大安、叶继等人商议后就决定在议事会上宣布。

    这份计划主要是一个管理框架,将泉、澎、流三地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首先是建立一个总的组织,张镝命名为中兴社,至于命名的原因倒不多解释。决定由身在昌国的胡隶为社长,张镝自任中兴社总理,刘石坚为副总理,若张镝不在的情况下刘石坚可以全权负责社内事务。

    总社以下有三个分社,一为贸易分社、一为屯田分社、一为开拓分社,分社负责人称为总管。

    贸易分社总管由叶继担任,黎升为副,以下为各商船船长,船员队长,同时直管泉州货栈。

    屯田分社总管李大安,副总管名为周德才,也是屯田寨中的好手,下设屯田中队和屯田小队,各有队长。

    开拓分社总管由副总理刘石坚兼任,副社长名张鲁振,是随张镝下南洋的士兵首领,也是胡隶的老兄弟,以下为开拓中队和小队,各有队长,同时直管自新寨和淡水河港贸易点。

    各分社中队、小队以下人事安排也已确定,由各分社总管宣读,小头目们的身份基本维持原状,但也有一个较大变化,就是三个分社都增加了众多人手,也即是一千多的土生唐人。

    贸易分社在原先招募的几十名水手的基础上分得土生唐人三百名,屯田分社在一百多屯民的基础上分得二百名,开拓分社需要承担流求全岛的探索、占据,还有部分贸易和屯种的职责,任务最重,分得的人也最多,剩下的五百余人都归该分社所有。各条线上都增加了人手,某些人的地位自然就水涨船高,比如郑狗、“豪猪”之列都当上了中队长,可以管上百人,剩下的也多有个小队长的位置,这些最早的俘虏原本是被孤立歧视的对象,现在总算熬出头了,一个个都得意的抖起来了。

    澎湖原本只留了两艘船,常觉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