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刘十九放手招才

    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刘十九放手招才 (第2/3页)

文,运气差的就要挨饿。只要让他们有饱饭吃,就没有招不到人的道理。刘十九甚至有自信,只要有钱,一天招百十个装满一船都不在话下。

    有了方向,事情就好做了,而且可以大大的做起来。但在做事之前他还得找几个帮手,因为招才科成立时只有一个光杆司令,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它名义上是叶继兼任主管、刘十九是为副主管,但实际上叶继忙贸易都来不及,具体工作都是要刘十九做的。原先只是专注于访求个把“人才”倒也还好,但现在如要放开手脚招人,就肯定要搭个班子才行。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本家侄子刘五四,名为侄子却与自己同年,从小玩到大的,近些年都在码头做短工,为人豪爽仗义,请他来帮忙肯定可以。另一人则是自己的妻弟王希文,现年二十岁了,一直都没什么正经营生。他少时读过两年私塾,却只是半吊子学问,教授几个蒙童只是勉强,考试作文章更是不行的。但他自恃文人,若要去码头扛活是万万不可以的,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混了几年,家里都是着急。自刘十九回泉州家里,他的浑家王氏也多次在耳边提起,想要他为弟弟谋个事情做,刘十九也挺为难的,总不能将他做“人才”荐给中兴社吧,他虽有招才的权力,但也绝不乱用,因为不能辜负了张镝的恩情。现在自己正需人手,找来帮忙也不算假公济私。

    有了三个人,这个招工的班子就算搭起来了,刘五四负责拉人,王希文作为文书,刘十九指挥审核。在每月一百贯的常规经费中,刘十九打算给两位帮手每人每月五贯钱作为酬劳,这已经可以算高薪了,刘五四和王希文都欢喜不尽。

    找好帮手后,另一件事就是申请经费。如要大量招人,每月一百贯的常规经费就不够用了,必须申请专门经费。申请的地方是泉州贸易站,这里有隶属于财计科的账房常年驻店,泉州的各项业务资金往来都要经过这里。

    泉州贸易站经不断扩张,已经是盘下了附近十几间店面,经营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原先买卖些流求土货,不过它的中心还是最早的那座四合院,现在大门上方已经挂了“中兴商社”四个字的金字大招牌。

    刘十九对这个小院并不陌生,每月都来这里领取常规经费,这次他还是直接往偏厢去找那姓金的账房。金账房有点为难,因为以他的权限,只能批准五百贯以内的资金,而刘十九开口就是两千贯,这么大的钱数按理应当由刘石坚批准才行。但刘石坚还在流求,一时半会未必回来。刘十九等不了那么久,他要尽快开展工作,不能就这么吃干饭,只不过缠磨了半天,那金账房也不松口。后来刘十九灵机一动,拿出了张镝亲笔签名的“条子”,就是用飞鸽传过来的那张便笺,上面明确指示招才科要不拘一格多招人手。

    “怎么不早拿出来?”金账房抱怨道,张镝作为中兴社总理,有了他的指令,自然就不再需要副总理刘石坚的审批了。

    刘十九拿到了两千贯铜钱,装了满满一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