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仆 血海深仇终得报

    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仆 血海深仇终得报 (第3/3页)

刀杀鸡,最多派一个营去就可解决,一般都是一名都将或副都将带一队老兵两队新兵,全军分为了多支小部队,四面八方围剿过去,短短十来天,攻破大小匪巢三十余处,歼灭匪帮二十八股,昌国海域为之一肃。

    半个月的剿匪攻略,共抓获匪众四千余人,缴获船只三百余艘,粮草器械堆积如山,金银财货收罗无算。

    因昌国地近庆元大港,往来商旅频繁,这些海盗团伙常常劫掠过往船只,往往抢一艘大商船就是几万贯的收成,可令一股几百人的匪帮逍遥快活一整年。这次几十个匪帮的各类缴获经过粗粗计算,足有五十多万贯,差不多是当前的中兴社两三年的营收。昌国军上下顿时就富得流油了,短时之内不仅不再需要后方资助,还能拿出大笔资金支援各线建设。

    除了金钱,还有人员的大量增加,对于四千多俘虏,胡隶的本意是杀一半留一半,饶了那些被裹挟或者没什么恶行的,剩余的一概杀掉了事。

    但张镝却想的更多些,认为不必杀的太多,挑选为恶较多的几百人诛杀了震慑众人就可,剩下的大多数送往流求、吕宋等地服劳役改造,其中较顺服的就近送往流求,剩下的则流放到更偏远的吕宋岛。还有一些走投无路做了匪贼或者被迫裹挟下海的贼众,原本良心未泯,经过甄别确实无恶行的,从中挑选了四五百人,都充实入陈闵的第三营。

    剿匪作战中,昌国军伤亡达到二三百人,以第三营为主,第二、第一营也都有几十人死伤。战后从第二营中拣拔了作战勇敢、精强可用的数十人充实到第一营的精锐当中。又从第三营挑选了一批精兵苗子进第二营,其中最优秀的则直接升入第一营。

    如此一来,全军一千七百多人,原本第一、第二营各自五百余人保持人数不变,而原本有七百多人的第三营却只剩下四百多人,成了人数最少的。新挑选五百多俘虏进入后又凑够了一千之数,三个营相加则达到了两千人。

    胡隶与张镝亲如父子,互相信任有加,除了带兵打仗,其他的事几乎都是由张镝说了算,所以对于处置俘虏、调整兵力的做法,胡隶立马就赞同了。他原本“杀一半,留一半”的简单打算是没考虑到后方正缺人手的事实。

    俘虏之中还有几百名女子,这些女子大部分都是被匪贼们虏获的良家之女,只有极少部分是不肯悔改的死硬贼婆。对于助纣为虐的贼婆,全都是流放外岛的处置,而大部分良家女子,则都要放归本家。但却有很多人不走,一部分是家破人亡已经无家可归的,还有一些是因屈身事贼觉得无颜面再见家人的,后者为数最多。竟然有几人在被解救后反而想不开自尽身亡了,她们多是在贼巢中较长时间,有些甚至在匪窝里生了孩子却不知父亲是谁,原本对失身受辱已经麻木,一旦被解救,反而激活了沉寂许久的羞耻之心,一时想不开就寻死了。

    有鉴于此,张镝只能另想办法,最后决定,所有良家妇女来去自由,凡不愿回家的,可以在岱山岛安身,于巡检司营寨外另立一个女营,命名为巾帼营,所有留下的女子都编入巾帼营中。平日为大军缝补浆洗衣物,也帮助做些后勤之事。还有巡检寨的老兵来教导他们防身之法,做些简单的兵器操练,使她们每日充实,有点事做,尽快忘记过去的不幸。

    江姝原本是要辞行的,她大仇已报,再无牵挂,也不想回象山老家的伤心之地,想要找个尼庵,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张镝对这个忍辱负重、有勇有谋的奇女子十分赞赏,并不希望就这么让她颓废后半生,就亲自劝解她留下来做巾帼营的头领,江姝感激于昌国营的厚恩,又或者是还有一点点尘缘牵挂,思虑良久过后,终于答应留下来。而她家忠诚的老仆江贵,也留在岱山岛上,做了昌国军中一名炊事部门的小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