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誓师勤王 庆元府拥众八千

    第五十章 誓师勤王 庆元府拥众八千 (第2/3页)

,统领本部昌国兵马作为前军。

    周进为中军统领,带本部三千人居中坐镇,护卫中枢。

    袁镛为后军主帅,与自己的门生弟子率义兵三千保护辎重,防守后路。

    最终的分配,还是能分出一点亲疏远近,胡隶作先锋,虽然有机会立功,但同样也意味着危险最近,只能由最精锐的力量担任,除了昌国军,还真没有第二家可以选。

    周都监为中军,前后都有友军可保安全,虽然打仗的机会不一定如前锋那么多,但作为护卫中枢的力量,分润一个参赞军务、协助运筹的功劳是轻而易举的,这样稳妥而风险甚小的活儿正好适合周进这样的家伙,也正是因为他溜须拍马做得好,得赵知府欢心才得此任。

    袁镛的后军护卫辎重责任很大,是敌人破坏的重点,一有不慎就要背锅,但它又没有前锋那样多的机会博取真刀真枪的军功,所以是三军之中相对最差的差使。

    虽然仍旧不见得公平,但三方总算达成一致,各自回营准备,仍安原定出兵日期不变。

    九月初一日,誓师出兵。

    大校场上旌旗猎猎、铁甲锵锵,三支兵马明显分成三个阵营。

    昌国兵们龙精虎猛,站立如松,哪怕是后整编的二营、三营也整齐划一,进退有度。

    秀才兵们目光坚定,气势昂扬,虽然队伍有些参差,但总体观感良好,他们用的是张镝提供的与昌国兵相同的操典,甚至有不少昌国老兵为教头,虽训练时日尚短,但军队气质已有些近似,大致与昌国军二、三营相仿佛。

    都监兵们原是些役使厢兵,招刺甚烂,体格不佳,训练不勤,军纪不严。后来更是招了大量的地痞无赖、街头混混。看他们一个个东倒西歪、帽斜衣歪。在初秋的太阳下,有的人面露不耐、搔头拭汗,有的人左顾右盼、窃窃私语,哪有一点军队的样子。

    校场正北,早已筑起三层土台,台上遍列五方旗帜,建有白旄黄钺,兵符将印,香案上供奉着三牲太牢。赵孟传作为三军主帅,整衣佩剑,迈步走上土台,焚香再拜。宣读勤王盟誓,誓约曰:

    “夫天降丧乱,国步艰危,丑胡乘衅,祸乱中华,万民切齿,九州悲悼。

    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抗暴元。

    今我庆元上下,乃奉天子明诏,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