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组织架构 治民还需先治吏(三)

    第九十四章 组织架构 治民还需先治吏(三) (第2/3页)

俺打哪就打哪!”

    “且莫急着打仗,这三级兵制是征兵练兵的规则……”

    用兵方面,张镝一向来坚持宁缺毋滥,不论是最初的昌国兵,还是勤王之后的忠胜军,都只追求精兵,并不求多。三级兵制的设想也是与这样精兵理念一脉相承的,为此张镝费了不少心血,草拟了这份《三级兵制要略》。

    三级兵制即正兵、材勇、民勇三种不同的兵额,就如原先的昌国军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那样,阶梯型的层层递补。

    正兵是以张镝带来的一营人马为基础,再拣选部分精强之人,凑足三千之数,每日勤练,专职为兵。战时作为中兴社的军事主力,是临敌刀锋一样的存在。

    材勇则从民户当中选取丁壮,三丁抽一或者五丁抽一,每一营或者每一保不少于一百人,三十二个营加二十一个保可得五千之数。材勇不脱离生产,每五日一操练,作为正兵的后备,战时稍一整编就能上阵,平时则作为地方维稳的主要力量。各保长和营正本就是军中精华的基层将官担任,同时又有练兵和统兵职责,当然前期也可以从正兵中抽调精干标兵协助训练。

    民勇是三级兵制中的最末一级,包括了清白民户乃至流放者当中的所有青壮,不仅是男丁,还有妇女,只要扛得动枪、拿得动刀的都算在内。民勇平日里各安本业,以生产为主,每月抽一天时间训练,农闲之时则集中会操几次。一般情况下作战以正兵为主、材勇为辅,要用上民勇的时候肯定已经是十分危急,或者是遇上诸如守城战之类需要全民皆兵的情况了。

    听着张镝的条分缕析,将三级兵制一级一级的理个明白,张鲁振头一次发现征兵、练兵还有那么多的讲究,不过听起来都好有道理的样子。

    “官人,俺大概是听懂了。三级兵制就是一级比一级强的意思,譬如我这刀,要有刀刃、刀身、刀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