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矫诏班师 独松关危如累卵(下)

    第一百二十二章 矫诏班师 独松关危如累卵(下) (第2/3页)

人,谁能想到他根子里是这样一个投机分子。

    国家末世,人心真的坏了,最坏的就是满口仁义道德的赵孟传、谢昌元之流,亏得他还是皇亲国戚呢。近些年的表现,大宋就是一坨扶不上墙的烂泥,之所以那么烂,就是因为人心烂了。文天祥、袁镛、胡隶、张镝等等良知尚存的人,在这世道上就是异类。赵孟传、谢昌元、周进之类才是主流。说到底,袁、胡、张都是属于辛苦种树的人,而赵孟传就是那啥也不用干,白白来摘果子的人,有风险先把部下推出去,有功劳一把给抢了,要论坑队友,我大宋无出其右。

    ……

    这里就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假如摊上一个很不靠谱的上司,能力不行,心机却很深,每次都把下属带到坑里,作为下属的你该怎么办呢?

    一个办法是另谋高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又或者出去单干,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再或者向上司的上司反映,是金子总有机会发光的!

    袁镛和胡隶就遇见了这么一个上司,但是上述三个解决办法似乎都行不通。

    第一个,另谋高就,不给赵家人干,那给谁家干?孛儿只斤家?而今中原除了大宋就是蒙元,胡隶袁镛如果要跳槽就只能给蒙古人干事了,那显然不现实,所以第一个办法趴死。

    第二个,出去单干,在而今大宋的语境之下,单干就只能是占山为王,从忠臣义士直接掉入乱臣贼子的行列中去了,辛苦勤王,血战千里,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那么多儿郎,到头来难道要反而要背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吗。这买卖就太亏了,所以第二个法子行不通。

    第三个,向上司的上司提出意见,赵孟传的上司是谁?陈宜中?谢太后?陈宜中与赵孟传是一丘之貉,谢太后是个没主见的老妇人,领导的领导,可未必比领导更英明。更何况胡、袁官卑职小,求告无路,反馈岂会有效果,反而会被扣上一个以下犯上的帽子。所以第三个法子宣布无效。

    当然,如今还有另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