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针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

    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针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 (第3/3页)

方,直面长江。此时江南早被元军占据,两浙也已投降,淮东、淮西两路成了大宋的两大块飞地,三面都被元军势力包围,与中枢隔绝联通。真州自然也是如此,时刻处于抗击元兵的前线,甚至朝廷投降、大宋亡国的消息也不得而知,但有元军以此劝降,都当成是敌人的煽惑之辞不予置信。

    在此情况下,真州安抚使苗再成已数月不知朝廷的情况,得到文天祥到来的消息,亲率将校出城,激动万分的前来拜谒叩询文天祥。

    一同回到真州衙中,文、苗二人彻夜长谈,商议复兴计划。期间,苗再成提出了一个救亡计划,先说道:“以两淮之兵足以兴复宋室,可惜淮东淮西两位主将互相嫌隙,不能合力抗元。”

    文天祥问:“有什么办法解决?”

    苗再成似乎胸有成竹地答道:“由丞相来通两淮脉络,先约主将夏贵以淮西之兵进攻建康,元军必全力西救,而我淮东则可乘机发兵,以通泰之兵攻打湾头,以高邮、宝应、淮安之兵攻打扬子桥,以扬州大军直扑瓜洲,我和赵刺史以水师直捣镇江,数路大军,同日并举,使元军不能首尾相顾。”

    文天祥听了苗再成方案,喜不自禁,深表赞成,马上向淮东、淮西主将及各路郡守写了信,希望大家团结御侮,一起擂响两淮战鼓。

    又是一个“数路大军同日并举”,这话头怎么如此熟悉。没错,在丁家洲、在焦山、在五牧,大宋已经组织了多少次“同日并举”,有哪一次举成功了吗?原因无他,只因大宋早就是一盘散沙,朝廷的大旗还立着的时候就捏合不起。更何况淮西的夏贵和淮东的李庭芝素来不和,当初朝廷下令调防,李庭芝梗着不理,也无人能奈何。现在凭着文天祥一个空名宰相,区区几封书信有那么容易调动得起来吗?结果应当是可以想象的,不过文天祥和苗再成都还沉浸于中兴复国这个美好而且宏伟的幻想当中,没有太多考虑它是否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