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迁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一)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迁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一) (第2/3页)

海路已占据定海,离庆元不过五六十里。陆路已过上虞,相距也近达二百余里。沿途游骑四出,杀掠极重,余姚、慈溪、奉化等地乡野尽遭蹂躏。四郊但凡稍有抵抗者都被屠灭,奉化北郊、余姚城西死者都超过数千人。元兵成群结队,所过之处积尸如堵、血流成河,这是对拒不投降者的残酷惩罚。一时间到处鸡飞狗跳、人心惶惶,百姓们四散逃亡,躲避兵灾。

    庆元城作为方圆百里内最大的城池,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逃难目的地。

    一下多出大量衣食无着的人,管理的压力骤然加大。好在城内粮食积储向来比较充盈,张镝已经令人打开府库,拨粮赈济。于城中四面架起三五百口大锅,搭设粥棚,日夜施粥。忠胜军每日派出数千人巡视城中维持秩序,又征发空置宅院让老弱难民居住,力争不让一人因冻饿而死。各项措施安排下去,活民无数,无人不感念忠胜军的恩德,四乡来归附的就更多了。城中原有居民十余万人,随着源源不断的难民涌入,十几天里人口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三十多万人。

    就在文天祥来到庆元城召集议事,商量下一步计划时,城内难民已经差不多饱和,粮食也开始捉襟见肘了。而海陆两面的元军又日渐逼近,庆元正陷入极为窘迫的境地。如若困守孤城,粮尽后说不定就是人吃人的惨剧。若弃守撤兵,则留于城中的百姓难保不被元军屠戮。再若于此时遣散难民,又等于将他们推到元军锋镝之下,很容易被驱杀殆尽。

    为今之计,就只有带着百姓一同撤离,撤往流求。那样既能保住数十万人性命周全,更可填补中兴社的人力缺口,大大充实自己的力量,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但这事还有点摆不上台面,尤其在文天祥的面前不能表露半分。以文丞相的脾性,眼睛里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将几十万大宋的子民迁往海外自成一体,这无异于趁机挖大宋的墙角,属于私建藩镇、另立中央,是犯了大忌讳的。

    所以在军议上张镝丝毫没有表露真实意思,明面上是支持了袁镛的固守庆元的计策。

    对文天祥而言,尽管还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