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人以群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1010章 人以群分 (第1/3页)

    臧霸能成为泰山贼的首领,不仅是因为他有能力、讲义气,更是因为他的遭遇具有代表性。

    臧霸并非普通百姓,臧家是地方豪强,只是层次比较低,又没有经学背景,影响力局限于本地。臧霸的父亲臧戒是县狱掾,手握生杀大权,是一个很有实权的职位,要想往上爬并不是一点机会没有,但臧戒却是个直肠子,坚持依法办事,拒绝了太守想公报私仇的暗示,愣是顶着不办。

    臧戒不办,有的是人愿意办,最后臧戒不仅没能救人,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太守捏造了一个罪名,让县令派人将臧戒送往太守府。为了防止有人劫囚,派了一百多人护送。当时只有十八岁的臧霸知道这一去肯定活不成,这才带着家里的几十个宾客去救人,亡命东海。

    人是救回来了,但臧戒的官丢了,臧家也遭到了报复,家破人亡,根源只是太守的一点私心。这是标准的官逼反民。臧戒身为官吏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泰山贼大多是破产的农民,无法生存,只好到山里做贼。泰山贼的兴衰往往和吏治有关,来一个好太守,贼复为民,来一个坏太守,民复为贼,泰山贼的数量越来越多,足以证明好太守并不多,坏太守却着实不少。

    青徐黄巾之所以是黄巾主力,黄巾之乱后十余年还保持着如此庞大的规模,和这个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一边是吏治腐败,一边是官声卓著的名士——历任泰山太守中不凡李固、杜密、苑康这样的名士,整治臧戒的张举是渔阳名士,现任泰山太守应劭也是汝南名士——这种情况实在有些诡异。真实的原因并不复杂,所谓的名士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为民作主——或者不能,或者不愿——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好名声,常常是因为这些普通百姓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是和他们同气相投的世家豪强。

    东汉末年名士非常多,政治非常烂,史书上常常把责任归结于皇帝或者外戚、宦官,从来不提士族自身的腐败,实际上官员主体还是士族,只是被选择性的忽略了。谁让写史的笔据在士族手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