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章 三重境

    第1579章 三重境 (第2/3页)

    众人连连点头。不仅讲武堂的毕业生们好奇心大起,就连张纮都被勾起了兴趣,甚至还有些担心。官渡之战,孙策击败袁绍,稳定了中原形势,再次见面时,他便明显感觉到孙策的心态与以前不同。往好处说,是更自信从容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张。往坏处说,则有些自负,难免独断专行。他很想听听孙策这第三重境界的解说,然后加以评价,好让孙策有所警醒,不要太目中无人。

    “在解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岔开一下话题,说说士。”孙策说道:“诸君,你们觉得自己是士吗?”

    毕业生们沉默以对,心情有些复杂,有人瞟向孙策身后的张纮等人。什么是士?张纮、荀攸那样的人才是士,士不仅要有学问,还要有道德,要有名望,被士林所承认,才可以被称为士。按这个标准,就连郭嘉、周瑜都未必能被称为真正的士。郭嘉名声不好,是有名的浪荡子。周瑜学问不足,更多的被人看作武夫,只不过是比普通武夫儒雅一点罢了。

    至于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士有什么关系。

    “看来诸位没有这样的自信。”孙策笑笑:“虽然你们常被称为将士,或士卒,或士伍,可是你们这个士已经不是圣人所说的士,别人不把你们当士看待,你们也不会用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是你们忘了,士从来就不是读书人独占的荣誉,你们固然不能称为士,读书人同样不能称为士。”

    众人都有些措手不及。毕业生们固然没听明白,张纮等人也懵了。听孙策这意思,他们也不配称士?

    “将军何出此言?”张纮忍不住问了一句。

    “敢问子纲先生,士当以何为志?”

    张纮微怔,随即说道:“士志于道。”

    “如何才能志于道?”

    “这……”张纮转念之间已经明白了孙策的意思,一时无言以对,却有恍然之感。夫子说过,士志于道,但他没有明确地说志应该如何志于道。他当然可以从其他的经典里找出很多志应该如何志于道的理由,但他没有必要和孙策在这种场合争论这个问题,况且孙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