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赚钱大计

    第二章 赚钱大计 (第2/3页)

    孙林听他们村上人讲,海东不少人在暨阳一家乡镇企业打工,那家华夏五百强的乡镇企业工资算是高的,新工人一个月开800块,一场招工会上万人争抢几百个岗位,每次都要打的头皮血流,只因为那一年,暨阳新入职的教师工资一月也只有600块。

    那家企业的老总豪迈地讲了一句话:一天找一百只四条腿的狗,或许很难,但找一百只两条腿的狗,只要一声吆喝。

    这就是这个时代很多民企老总的写照,孙林可不愿去当奴才。

    当厨师也不现实,厨师很讲究论资排辈,这年头,想学厨师,先当学徒,有些人一干就是六年,成为饭店酒架剥削劳动力的潜规则。

    或许,去当小摊贩?

    孙林苦笑,曾经的厨王,米其林二星餐厅主厨,去当小摊贩?

    烧烤摊?

    这画面,想想都很酸爽。

    不过,却不失为一条路,孙林还真有点心动。

    他脑中忽然跳出了一个念头,海东的特产文蛤,他可以卖这个啊!

    虽然小海鲜火遍全国要在零几年,但这一块的市场一直在,只不过开发早晚罢了。

    后世出了不少花甲加盟品牌,就是因为这块市场的庞大。

    很多人喜欢吃海鲜,但是物流再发达,大部分海鲜只有两到三天的绝对鲜活时间,真正要吃海鲜只能到沿海。

    为了解解馋,花甲之类的小海鲜就成为不错的选择,价廉物美是最大的原因。

    尤其是文蛤跟蛏子。

    直到晚上母亲黄玉秀回来,孙林的脑子里一直在琢磨这事。

    看着母亲被晒黑的面容,有多了几条皱纹,才四十的人,跟五十多一样,忍不住一阵的心酸。

    孙林强行克制住潮涌的情绪,故作轻松地走过去,“妈,这两天有些辛苦,明天就别去赶海了。”

    他母亲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其实不能这么操劳,这也让孙林很忧心。

    黄玉秀点点头,“那明天就不去了,你陪我去县城,给你英国的表舅拍个电报,看他能不能跟外公说一声,给你汇点钱来。”

    孙华瓮声说道:“这么多年都没有汇一点钱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